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林倩

林倩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第一磨牙
  • 1篇点阵激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正畸
  • 1篇正畸力
  • 1篇正畸力作用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第一磨牙
  • 1篇上颌窦
  • 1篇神经鞘瘤
  • 1篇生物传感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林倩
  • 1篇罗丹
  • 1篇邓建文
  • 1篇王鹏
  • 1篇王家亮
  • 1篇曾明珠
  • 1篇余波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腭根进入上颌窦的上颌第一磨牙在正畸力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本研究用有限元分析法探究牙根嵌入和未嵌入上颌窦的牙齿的运动方式和受力情况有何不同,以及嵌入深度是否影响牙齿的运动方式和受力情况,旨在为根进入上颌窦的牙齿的正畸治疗方案和临床治疗过程提供指导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择...
林倩
关键词: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窦三维有限元正畸
文献传递
DNA生物传感器在某些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DNA生物传感器的出现引起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它是利用DNA自身的稳定性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结合检测器的敏感元件、换能器和信号处理器检测靶标物的分析装置。与纳米材料结合的传感器因为具有简单、快捷、准确和良好生物相容性...
林倩
关键词:锁核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钯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曲安奈德和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曲安奈德和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治疗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激光联合术后即刻局部外用曲安奈德和氟尿嘧啶混合液治疗,两组患者每个月治疗1次,2次治疗间隔1个月,共接受8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及8个月后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分、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月、8个月分别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了全部治疗,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患者VSS评分均逐步降低,PPSSAASS评分逐渐降低。试验组VSS评分及P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曲安奈德和氟尿嘧啶混合液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家亮林倩曾明珠罗丹邓建文王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曲安奈德氟尿嘧啶
探究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胃神经鞘瘤患者接受CT检查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选取胃神经鞘瘤患者10例,这10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时间为2015年3月1月—2017年3月20日,对其CT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病灶处于其贲门胃底部,3例病灶处于胃窦部,3例病灶处于胃体部,1例病灶处于胃底交界处;4例在其病灶的中心,存在强化程度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主要位于其胃黏膜下,且其病灶向胃腔内生长;3例病灶位于胃窦部,并向其胃腔内生长;2例病灶主要出现在其胃体部胃壁,其病灶向胃脾间隙生长。胃神经鞘瘤的主要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其病灶与胃周围组织之间的边界较为清晰,并未对其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侵袭。结论:胃神经鞘瘤患者在疾病诊断中应用CT检查,其存在一定的特性,患者最终疾病确诊应通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林倩余波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CT表现病理
SLC39A1在肝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肿瘤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1(SLC39A1)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膜,具有识别外来信号和转运锌离子的功能。它被确认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比如前列腺癌、乳腺癌、阿尔兹海默症等。然而,SLC39A1在肝癌中的预后作用及其与肿...
林倩
关键词:肝癌肿瘤微环境预后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