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河流相溢岸沉积特征及其层序地层意义——以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为例被引量:5
- 2012年
- 相对于河道内沉积,作为河流相沉积主要部分的溢岸沉积占河流相地层比例可达70%。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溢岸频率和沉积速率等因素决定了溢岸沉积的结构、厚度和横向展布等特征。分析不同基准面旋回位置内溢岸沉积特征,可以建立基准面旋回内溢岸沉积的演化模式;反之,通过溢岸沉积结构特征和地层叠加样式可以判断和识别基准面信息,指导划分层序界面和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以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识别溢岸沉积不同岩相类型及其岩相组合和序列特征,统计研究区120井决口河道、决口扇、决口扇复合体的垂向厚度分布,并分析在扶余油层整体基准面上升过程中,河流相溢岸沉积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河流相地层内溢岸沉积和河道沉积存在此消彼长的相对关系:随着基准面的上升,河道溢岸沉积逐渐发育,河道溢岸沉积速率和溢岸频率逐渐增加,河道逐渐呈分散状态,地层内溢岸沉积厚度、延展范围和比例逐渐增大;基准面下降期,其特征相反。区域地层发育较薄、溢岸沉积不发育或较少发育位置,可作为区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而地层发育较厚、溢岸沉积发育程度较大位置,可作为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
- 郑文波邓宏文
-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河流相地层学扶余油层
- 新场须四段叠后裂缝综合预测被引量:6
- 2014年
- 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垂缝和高角度缝,而川西新场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叠前方法在本工区不再适用;而单一叠后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可靠性差,因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新方法:首先基于多属性聚类分析进行裂缝地震相分级,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多属性、多尺度裂缝综合定性预测;然后对滤掉基质相的曲率数据计算蚂蚁体,减小基质相对蚂蚁追踪的影响,从而得到能识别小尺度裂缝且裂缝形态更加清晰的高精度蚂蚁体;最后,基于高精度蚂蚁体建立三维裂缝模型,对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半定量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后资料的新一套裂缝综合预测思路在新场地区应用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低角度缝难预测的问题。
- 王丹贾跃玮魏水建郑文波
- 关键词:叠后曲率
-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曲流河沉积等时对比研究
- 2019年
- 以大庆长垣地区扶余油层曲流河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应用录井、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分析曲流河沉积过程中各结构单元在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速率比(A/S)变化中的地层学和沉积学响应特征,确定曲流河沉积旋回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为区域发育的大型河道下切面或成熟古土壤暴露面;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为河流相地层内部洪泛面或潮湿型暗色泥岩及决口扇厚度最大位置。研究区目的层段曲流河沉积等时对比外部标志层为泉头组上覆青山口组厚层油页岩内部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高尖界面,内部标志层为局部稳定发育且可追踪的钙质结核层段、古土壤淋滤面、河道下切面及煤层或炭质泥岩段。等高程对比法适用于地形梯度极小的曲流河沉积,其对比过程中需先以外部标志层结合地层倾角进行地层真实厚度校正。根据河道距标志层高程差和河道厚度划分单期河道期次和等时对比,综合上述方法和等时界面依据,建立了扶余油层曲流河相等时地层格架,明确了河流相储层发育期次、储层砂体连通性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为扶余油层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 张聪童川川潘涛郑文波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扶余油层
-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礁滩相气藏概率体约束地质建模被引量:13
- 2020年
-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研究,提出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礁滩相储层构型、地质及地震概率体等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建模思路,分级相控-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生物礁、生屑滩储层相模型;采用相控-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属性参数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精细表征了礁滩相储层内部结构及属性参数非均质性特征,刻画了生物礁、生屑滩储层及属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为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 胡向阳郑文波游瑜春刘国萍
- 关键词: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礁滩相长兴组四川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23
- 2015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变迁过程中其沉积演化特征决定了气田内储层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和分类评价。通过对大牛地地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综合确定太原组为滨浅海环境,下部发育碳酸盐岩斜坡体系,上部为障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受北部物源区抬升影响,陆源推进和尚未完全褪去的海水影响,山西组为海陆过渡环境,发育潮控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伴随北部物源区逐渐抬升,陆相碎屑显著推进至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底部形成陆相河流环境,发育辫状—曲流河沉积体系;大牛地上古生界整体呈陆进海退特征。由海向陆变迁过程中,太原组和山西组发育的煤层是研究区重要烃源岩;太原组上部障壁砂坝和潮道等砂体,山西组下部辫状河道,潮道和潮砂坝砂体和下石盒子组底部厚层叠置辫状—曲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内上古生界重要的产气储层。
- 郑文波胡向阳陈舒薇刘建党贾超
- 关键词:上古生界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