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艳东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下储气
  • 1篇地下储气库
  • 1篇动态特征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应力敏感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机理
  • 1篇双重介质
  • 1篇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下储...
  • 1篇蓬莱镇组
  • 1篇气井
  • 1篇气井生产
  • 1篇气库
  • 1篇物联网
  • 1篇联网
  • 1篇孪生
  • 1篇孔隙

机构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作者

  • 3篇郭艳东
  • 2篇刘华
  • 1篇孙旭东
  • 1篇胡向阳
  • 1篇李宏涛
  • 1篇王卫红
  • 1篇伦增珉
  • 1篇穆林
  • 1篇李遵照
  • 1篇刘传喜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高压气藏渗流机理及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超高压气藏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气藏,认识此类气藏开发机理,搞清气藏开采规律,是科学高效开发该类气田的关键。针对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地质条件,通过应力敏感实验研究了该类气藏开采过程中岩石的变形特征,确定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储层裂缝和基质变形、高速非达西流动的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气井开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超高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很强,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表现为明显的3段,有效应力增加小于20MPa前渗透率急剧降低,下降幅度达45%~65%;有效应力增加介于20~60MPa之间时渗透率下降幅度为20%~25%;有效应力增加大于60MPa后,渗透率基本不变;储层孔隙度对应力的敏感性小,当有效应力增加40MPa时,孔隙度损失小于10%;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小,岩石应力敏感性越强;岩石变形对裂缝—孔隙型超高压碳酸盐岩气藏生产影响明显,气井初期配产不能太大;建立的考虑岩石变形、高速非达西的双重介质模型能准确预测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的开采动态。
王卫红刘传喜刘华穆林伦增珉郭艳东
关键词:双重介质渗流机理应力敏感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24年
中国储气库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储气库智能化建设发展了油气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和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搭建了智能储气库云平台框架,采用“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各业务板块管理、研究、生产和服务等需求。储气库智能化建设研发了储气库信息化管理平台、储气库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基于数字孪生一体化仿真的决策系统和储气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智能储气库未来建设将重点发展地质体数字孪生、高精度建模、可视化动态展示、智能运营、实时智能风险预警、工业软件国产化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
糜利栋曾大乾刘华郭艳东李彦峰李遵照孙旭东张广权鲁春华王佩弦
关键词:工业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天然气
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JP_2~3砂组沉积与储层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度变化较小,反映沉积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蓬三段JP_2~3砂组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细粒岩屑砂岩为JP_2~3砂组主要储集岩,粒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也较为发育,以中孔、小孔为主;喉道总体呈差—中等分选、中细歪度,为中—细喉道的特征;孔喉组合总体为中—小孔—中—细喉,渗流能力中等—较差,为典型特低孔—低孔—低渗—特低渗的孔隙型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JP_2~3砂组储层发育的关键,并控制储层厚度、岩性粒度和充填物成分,导致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差异。
胡向阳李宏涛郭艳东孙兵魏修平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