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术
  • 3篇骨折
  • 2篇术后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人工全髋关节
  • 2篇人工全髋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固定术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置换术后
  • 1篇入路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卫东
  • 4篇郝跃东
  • 3篇刘刚
  • 3篇谢跃
  • 2篇于广洋
  • 2篇袁东堂
  • 1篇王坤正
  • 1篇赏后来
  • 1篇张鹏
  • 1篇赵则雪
  • 1篇段宜强
  • 1篇王春生
  • 1篇戴志唐
  • 1篇胡晓晖
  • 1篇赵斌修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曾经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24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4-60月,平均37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1分提高到术后90分;其中疼痛评分由25分提高到40分;功能评分由20分提高到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17例,良好3例,一般2例,差2例,临床优良率为83.33%。术后再次出现异位骨化3例,其中Ⅰ度2例,Ⅱ度1例。本组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坐骨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脱位及翻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髋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刘卫东郝跃东谢跃段宜强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3年内发生再次骨折、骨质溶解、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代谢等疾病的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本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98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是否吸烟、BMI体重指数、是否饮酒、合并症情况、是否口服皮质醇类药物以及口服维生素D情况,以及相应的术后相关骨质疾病发生情况;收集118例在围手术期口服维生素D患者的具体口服时间,并对其进行随访,主要观察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位生存时间等,并在不同水平对比口服维生素D对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198例患者基本资料分析结果提示能显著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合并并发症情况以及是否口服维生素D,其中口服维生素D情况能极为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P〈0.01);对口服维生素D的患者依据其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组分析(持续大于6个月、持续大于12个月、持续大于24个月和累计超过90 d、超过180 d、超过360 d)(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多组率比较的χ2检验),χ2=16.005,P=0.001(持续时间组),χ2=6.39,P=0.041(累计时间组),提示口服维生素D超过一定时间后能显著降低髋关节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但两组均无进一步的时间依赖性;对于口服维生素持续时间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三组(持续大于6个月、持续大于12个月、持续大于24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相应可信区间分别为(12个月、95%CI 10.76-13.24;20个月、95%CI 17.93-22.06;24个月、95%CI 19.36-28.63),对于口服维生素累计时间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三组(累计超过90 d、超过180 d、超过360 d)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相应可信区间分别为(13.5个月、95%CI10.76-15.24;18个月、95%CI16.65-20.10;20个月、95%CI 18.06-22.30),持续时间组与累计时间组生存时
刘刚袁东堂于广洋刘卫东郝跃东赵则雪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维生素D
双线锚钉内固定治疗撕脱性跟骨骨折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于跟骨撕脱性骨折,当前较常用的方法是螺钉固定或克氏针固定骨折块,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双线锚钉固定器治疗撕脱性跟骨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21例跟骨骨折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49~65岁,平均58.7岁;右跟骨结节12例,左跟骨结节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典型症状:足跟后上部疼痛,提踵无力。查体:足跟后部可扪及骨擦感,患处肿胀、压痛明显。手术以TwinFix双线锚钉固定:锚钉旋入跟骨主体,于骨折块上钻孔,双股缝线穿过孔隙后打结固定骨折块,剩余缝线缝合于跟腱以加强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疼痛、功能、力线3项指标。结果:术后AOFAS总平均分(95.5±3.12)分,其中疼痛平均得分(38.5±2.18)分,功能平均得分(49.5±3.09)分,力线均为10分;优16例,良5例。结论:应用双线锚钉治疗撕脱性跟骨骨折,手术简捷,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赵斌修王坤正王春生谢跃戴志唐刘刚刘卫东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头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但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要多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合并症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刘刚袁东堂于广洋刘卫东郝跃东谢跃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软组织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侧关节囊和外旋肌群是否一定要修补尚存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修复与不修复的差异。方法对91例行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分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术后关节稳定性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组为(95.7±7.4)min,修复组(97.0±6.7)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引流量为(497.6±57.8)m L,修复组为(377.3±44.9)m L,修复组的术后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常规组为(89.1±3.5),修复组为(89.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方软组织修复并不优于不修复者。
胡晓晖郝跃东张鹏刘卫东赏后来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后方入路软组织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