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红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妊娠
  • 2篇肿瘤
  • 2篇化疗
  • 2篇宫颈
  • 1篇导管
  • 1篇电刺激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延长
  • 1篇阴道延长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诊断
  • 1篇增敏
  • 1篇增敏作用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史红梅
  • 3篇刘剀
  • 2篇胡海燕
  • 1篇刘植华
  • 1篇董玉楠
  • 1篇吴琳琳
  • 1篇钟春嫦
  • 1篇龚林
  • 1篇徐瑾
  • 1篇彭艳
  • 1篇姚吉龙
  • 1篇刘剀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横纹肌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横纹肌联合平滑肌电刺激进行产后腹直肌分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产后42 d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康复门诊检查的腹直肌分离距离>2.0 cm的妇女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A及观察组B,每组45例。对照组予自主锻炼治疗,观察组A予横纹肌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B予单一横纹肌电刺激治疗,采取超声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检查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腹直肌分离的距离及疼痛变化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B超测量观察组A、B的腹直肌分离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A较观察组B治疗后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妇女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妇女之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纹肌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效果良好,采用横纹肌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治疗则效果更为显著。
史红梅龚林董玉楠周可慧李连珠
PICC与浅静脉头皮针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浅静脉头皮针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5例为接受PICC途径输注者。B组29例为接受浅静脉头皮针途径输注者,对比两组留置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留置时间A组(2313.12±227.04)h,B组(12.21±6.14)h;静脉炎发生率A组2.8%,B组51%;疼痛率A组为5.6%,B组为34%;A组无1例外渗,B组发生外渗4例;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PICC置管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史红梅李晓英钟春嫦
关键词:PICC导管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0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研究组24例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后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测定阴道长度,研究组阴道深7.5~11cm,平均8.1cm,对照组阴道深4~5.5cm,平均4.7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手术能使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并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剀史红梅刘蓓徐瑾刘植华姚吉龙
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阴道延长术腹膜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盆腔血管造影诊断子宫动静脉瘘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盆腔血管造影对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筛选2001年1月-2009年12月因行引产、人流术、清宫术及诊刮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突发性大流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行盆腔血管造影,并对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45例,其中39例接受盆腔血管造影检查,2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且在造影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彩色超声结合盆腔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同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史红梅刘蓓刘剀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瘘超声诊断子宫动脉栓塞
维甲酸对宫颈癌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颈癌耐丝裂霉素细胞HeLa/MMC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观察ATRA作用下细胞HeLa/MMC增殖,MTT法观察ATRA对HeLa/MM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 ATRA对HeLa/MMC增殖有抑制作用;ATRA能提高MMC对HeLa/MMC细胞的杀伤作用,ATRA能促进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结论表明ATRA的化疗增敏作用与促进HeLa/MMC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刘剀胡海燕史红梅
关键词:宫颈肿瘤维甲酸丝裂霉素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抢救异位妊娠内出血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估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在抢救异位妊娠内出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1例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采用美国cellsaver5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比较回收机处理前、后腹腔积血的血液成分,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不良输血反应。结果:腹腔积血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游离血红蛋白基本被清除,而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红细胞压积较输血前有所下降,患者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可用于抢救异位妊娠内出血患者,此方法快速、安全、有效。
史红梅刘剀胡海燕彭艳吴琳琳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