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东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活性剂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低氯
  • 1篇低浓度
  • 1篇电位
  • 1篇电位滴定
  • 1篇动态模式
  • 1篇油剂
  • 1篇油田采出液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油田化学剂
  • 1篇有机氯
  • 1篇乳液
  • 1篇色谱
  • 1篇损耗
  • 1篇强化采油
  • 1篇驱油
  • 1篇驱油剂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沈之芹
  • 5篇李应成
  • 5篇张卫东
  • 4篇沙鸥
  • 4篇杨一青
  • 3篇李慧琴
  • 1篇金军

传媒

  • 2篇化学世界
  • 1篇化工管理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油田化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增量电位滴定模式在低浓度磺酸盐阴离子测定中的应用
2011年
在两相电位滴定中,采用增量模式和动态模式两种滴定剂添加方式测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物浓度。实验表明,试样质量分数在0.3%~0.09%,阳离子滴定剂质量浓度为0.004mol/L,V(萃取剂水)∶V(无水乙醇)∶V(MIBK)=2∶1∶1时,标样的增量添加模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0.09%优于动态添加模式的0.29%,试样的增量添加模式的精密度0.68%高于动态模式的1.02%。
李慧琴杨一青沈之芹张卫东沙鸥李应成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动态模式
油田采出液中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PLC-ESI/MS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上分离,实验室提纯样作为表面活性剂标样,负离子的电离模式下分析目标化合物,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试样是由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4的不同分子组成的。目标物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6%~102%,仪器检出限为0.86(S/N=3),试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5%~98.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用本法于油田5个采样点的采出液中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发现试样中表面活性剂均有检出。本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油田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检测。
李慧琴杨一青沈之芹张卫东沙鸥李应成
关键词:油田采出液
高硫低氯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对高硫低氯的油田化学剂,用企标Q/sHCG39—2012进行测试,由于盐含量仪在高硫低氯状态下,稳定性不好、测试结果重复性差,对方法进行改进,若保留氧瓶燃烧转化总氯的方法,同时降低稀释倍数,并利用离子色谱法(IonPac AS19(4mm×250mm)离子交换柱,12.0mmol/L的KOH溶液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检测转化后总氯离子和原样中无机氯离子,保留原差减的方法,得有机氯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Cl-和SO2-4能很好地分离,有效地避免了硫酸根的干扰;Cl-含量标准曲线为.ρ=2.9795A+0.0309,相关系数为0.9998,定量检出下限为0.010mg/L,相对标准偏差1.07%,氯离子回收率为96.7%~99.2%;以氯乙酸钠作为有机氯的标样,测试总氯回收率为88.27%~98.14%;该方法能满足高硫低氯油田化学荆有机氯测试要求。
杨一青沈之芹李慧琴李应成沙鸥张卫东
关键词:有机氯油田化学剂离子色谱
驱油剂驱油效率测试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阐述了油田考评驱油剂驱油效率的方法,针对四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对比了可见分光光度法、热分析法、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驱油效率的结果,热分析法和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结果一致,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有较明显的差异。对所用的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理论上来推断方法的可靠性,及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理论上,对于可见分光光度法要使方法合理,必须原油中各种不同的组分洗脱速度一致,实验对比了原油及利用驱油剂洗下的原油的紫外可见谱图,从谱图上来看,洗下的原油组分分布和原来的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判断,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实验中原油的驱油效率存在方法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热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的干扰,本实验中水的干扰很少;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采用热分析方法测试优于可见分光光度法。
杨一青李应成砂鸥沈之芹张卫东
关键词:驱油剂驱油效率可见分光光度法
强化采油表面活性剂相滞留损耗
2015年
表面活性剂在强化采油过程中的损耗从传统上来说主要归因于其在岩层的吸附,从而影响了采油效率。然而这并不是吸附问题的全部。本文综述了相滞留产生表面活性剂损耗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损耗是由于不合理的注入过程,导致表面活性剂和油水形成WinsorΩ微乳液;或是由于非优化的油-水-表面活性剂相行为导致在形成微乳液的过程中产生高粘相,使表面活性剂滞留于岩层孔道中。
金军李应成沙鸥沈之芹张卫东
关键词:强化采油相态乳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