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细胞
  • 2篇肝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调节蛋白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肾功能
  • 1篇肾损
  • 1篇肾损害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衰竭
  • 1篇中性粒细胞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周晓芳
  • 3篇李欣
  • 3篇石小枫
  • 2篇范玥
  • 1篇刘毅
  • 1篇江宇杰
  • 1篇孙航
  • 1篇刘杞
  • 1篇张大志
  • 1篇黄英
  • 1篇张燕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 siRNA调控肝纤维化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靶向小干扰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BB)及其受体(PDGF-D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Ep1siRNA治疗组、阴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阴性对照组和TGFp1siRNA治疗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按0.25mg/kg注射阴性对照质粒、TGFD1siRNA质粒,正常组与模型组注射无菌等渗盐水,每周2次。1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样本,分别采用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PDGF—BB、PDGF—βR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口检验或Km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相比,TGED1siRNA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PDGF—βB及PDGF-D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F值分别为24.785、22.920,P〈0.01);TGFp1siRNA还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靶向TGFD1siRNA可以有效地下调肝组织中PDGF—BB、PDGF—βR及p-ERK1/2的表达从而起到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周晓芳江宇杰张燕孙航刘杞石小枫
关键词: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的临床研究
范玥李欣周晓芳
阿德福韦酯相关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后出现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ETV)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肾损害的患者20例,分别于换用ETV后0、4、12、24周,监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胱抑素C(Cys 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血磷的变化。结果换药前早期肾损害指标血Cys C为(1.23±0.26)mg/L、血β2-MG为(3.40±0.69)mg/L及进展阶段肾损害指标GFR为(61.93±16.23)mL/min、Ccr为(61.30±15.67)mL/min;换用ETV 24周后,Cys C(1.13±0.22)mg/L、血β2-MG(2.77±0.69)mg/L及GFR(77.12±18.66)mL/min、Ccr(76.01±18.27)mL/min,均较换药前改善(均P<0.05),其中血Cys C、血β2-MG分别在换药4、12周开始改善,24周仍然持续改善;血RBP、尿NAG及α1-MG则无明显改善。GFR较换药前上升24.53%,其中18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GFR则下降1.00%和10.46%。Ccr上升24.00%,其中有8例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10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则下降2.13%和10.02%。换药24周后血磷无明显变化。20例换用ETV继续抗病毒治疗者,24周仍维持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服用ADV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换用ETV抗病毒治疗,其早期和进展期肾损害指标可获得明显改善。
李欣周晓芳冯雪黄英刘毅石小枫
关键词:肾功能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共收集349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其中包括体检中心的健康人60名(A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111例(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92例(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86例(D组)。收集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计算其NLR。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将B组分为B1组(16例,进展为ACLF)和B2组(95例,未进展为ACLF)。分析各组间NLR值的差异,并进行预后的预测分析。对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结果A、B、C、D组NLR值分别为2.22(1.76~3.05)、2.54(1.78~3.49)、3.07(1.95~5.04)、3.41(2.01~5.15),随着病情的加重,NLR值逐渐增加。对B1组(进展为ACLF)和B2组(仍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NLR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疾病进展的预后因素。比较B1组和B2组患者人组时的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1.54与2.71±1.54,P=0.004)。1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进展为ACLF时,其对应的NLR明显增加(P=0.04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慢胜乙型肝炎重度进展为ACLF的NLR临界值为2.79(曲线下面积为0.739,P=0.002)。NLR可以作为判断患者为终末期肝病的参考指标,其临界值为3.94(曲线下面积为0.612,P=0.001)。结论外周血NLR可以反映病情进展情况,并可预测肝衰竭的发生。
范玥李欣周晓芳张大志石小枫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