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晨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多甙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34岁,因头晕、乏力22d,经量增多3 d于2015年11月17日入住我院血液内科。患者于10月26日左右开始感头晕、乏力、恶心、呕吐、10 d前出现咳嗽、咳白痰、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早晨刷牙时牙龈渗血、嘴唇溃烂,口腔多发疱疹,未行特殊处理,3 d前患者月经来潮、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伴血块,头晕。
- 黄望香叶春桃饶晨罗玲
- 关键词: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雷公藤多甙网织红细胞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骨髓涂片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研究回顾被引量:1
- 2020年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作为一种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可被易位或突变激活,出现异常表达如基因突变、重排及扩增等,激活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肿瘤的生长、分化、迁移。ALK小分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虽然已经被批准正式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然而新的耐药突变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肿瘤反复。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近年来对ALK抑制剂的研究、中医药认识以及临床治疗进展。
- 赵英玲罗玲叶春桃饶晨冯碧珊肖小灵黄望香
-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
- 环状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环状RNA(circRNA)是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类非编码RNA,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被认为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和靶点。近年来发现,circRNA在造血细胞中表达并发挥关键的调控功能,其中许多circRNA被发现能够调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不同恶性血液病中差异表达及功能,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策略。
- 于文青赵英玲罗玲叶春桃饶晨冯碧珊肖小灵黄望香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分子机制标志物治疗靶点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柔红霉素化疗后心肌损害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监测柔红霉素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并分析柔红霉素不同累积剂量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46例临床诊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接受柔红霉素化疗,按累积剂量分为三组,A组(化疗前)、B组(柔红霉素累积剂量达240mg/m2)、C组(柔红霉素累积剂量达360mg/m2)。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组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各组间比较,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F、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组与A组比较,除下壁基底段和下壁中间段外,左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后壁的心尖段和侧壁的心尖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下降更明显;3)C组与A组比较,左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B组与C组比较,左室前壁中间段、后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下壁中间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及后间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左室下壁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下降最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监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左室心肌损害,柔红霉素累积剂量越大,心肌损害越严重,为临床早期评价及干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王俊芳刘滨月陈金华王斌刘宇清黄望香饶晨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柔红霉素心肌损害
- 二甲双胍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淋巴瘤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阿霉素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S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干预DLBCL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Caspase3、Cytochrome=C蛋白表达。结果:MTS结果显示两个药物联合处理对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各药物单独处理组。相对control组,各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并且各药物单独处理组细胞的凋亡比率显著低于联合处理组(P<0.05)。相比control组,各药物处理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ytochrome C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联合处理组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显著高于各药物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两个药物联合使用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从而增加了阿霉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 赵英玲罗玲叶春桃饶晨冯碧珊肖小灵黄望香
- 关键词:二甲双胍阿霉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