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林
- 作品数:9 被引量:447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5-HT_(2A)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0年
- 目的··:探讨5 -HT2A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 ,检测了99名海洛因依赖者和80名正常对照者5 -HT2A 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海洛因依赖者5 -HT2A 受体基因1438A/G多态性基因型A1/A2的频率较对照组高。结论··:5 -HT2A
- 赵敏杨德森郝伟张向晖张亚林李凌江刘铁桥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多态性基因多态性
- 社区治疗在劳教戒毒中的应用——湖南模式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评估社区康复治疗对劳教系统吸毒者的疗效 ,探索适合劳教系统对吸毒人员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以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入教大队的91名吸毒劳教人员为对照 ,对戒毒大队的87名吸毒劳教人员先后进行了为期至少6个月的社区康复训练 ,它是以康复对象的需求为中心 ,强调康复对象的参与和反复练习 ,进行预防复吸、保持戒断状态的各种康复训练 ,以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表 (ASI)作为疗效评估的主要工具 ,随访了两组在解教后3个月的康复情况。结果··:劳动教养和康复训练对改善吸毒者的海洛因滥用程度、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及精神健康等均有积极作用 ,康复组在海洛因滥用的程度、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职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比劳教组有更大程度的改善。结·论· :劳动教养和社区康复训练都是对吸毒者有效的康复措施 ,在劳教基础上增加社区康复训练可更大程度地促进海洛因依赖者康复。
- 赵敏杨德森郝伟张亚林李凌江谌伟文高利国邓小雄
- 关键词:社区康复训练劳教吸毒
- 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Ⅱ方法学及社区人群的总体生活质量被引量:249
- 1995年
- 本文为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系列研究之一。主要报告研究的方法学、样本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与不同人群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结果。通过对湖南省4800户城乡家庭的生活质量调查,从总体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心身健康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均有提高,娱乐生活也日渐丰富。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存需求仍是主导需求,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目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应受到重视与改善。
- 李凌江张亚林杨德森郝伟肖水源李振国廖巨福吴舸罗友根黄俊张斌刘解宁
- 关键词:生活质量卫生统计
- 认知疗法新进展被引量:28
- 2000年
- 认知疗法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 ;大量研究肯定了它的疗效。
- 黄薛冰张亚林
- 关键词:认知疗法心理治疗
- 对海洛因依赖者康复训练的半年随访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评估康复训练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疗效。方法 对 1997年 9月至 1998年 2月在劳教所戒毒的 87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为期 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 (康复组 ) ,对另 91例吸毒劳教人员行单纯劳动教养 (劳教组 )。解教后半年对两组进行随访。采用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表和成瘾行为个案调查表分别于入组前及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时 ,康复组的操守率 (31% )高于劳教组(16 % ;χ2 =4 2 0 ,P <0 0 5 ) ;康复组较劳教组在职业功能 [分别为 (0 5 6± 0 31)分和 (0 77± 0 31)分 ]、海洛因滥用 [分别为 (0 6 6± 0 44 )分和 (0 86± 0 18)分 ]、违法犯罪 [分别为 (0 16± 0 17)分和 (0 2 7±0 2 3)分 ]、家庭社会关系 [分别为 (0 2 8± 0 12 )分和 (0 31± 0 10 )分 ]、精神健康 [分别为 (0 12± 0 0 8)分和 (0 14± 0 13)分 ]五个方面有改善 (P <0 0 1,0 0 5 )。结论 在劳教基础上合并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劳教 ,戒毒工作应以社会心理康复、预防复吸为重点。
- 赵敏杨德森郝伟张亚林李凌江谌伟文刘成任洪俞高利国邓小雄邓锴
- 关键词:康复海洛因依赖随访研究
- 广泛性焦虑患者单胺递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患者于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浆肾上腺素 (EPH)、去甲肾上腺素 (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皮质醇 (CS)和白细胞介素Ⅱ (IL 2 )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2 9例患者接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 6个月 ,于治疗前后取血测定上述生化指标 ,选择2 9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EPH为 (5 91± 34 5 )ng/L、ACTH为 (2 4± 2 1)ng/L ,IL 2为 (2 2 3± 2 0 1)U/L ,均高于对照组 [(35 2± 10 9)ng/L、(12± 11)ng/L、(88± 86 )U/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S为 (79± 49)U/L ,低于对照组 (138± 74)U/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E为 (741± 390 )ng/L ,与对照组 (75 1± 2 11)ng/L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患者经 6个月治疗焦虑症状缓解后 ,ACTH [(14± 9)ng/L]和IL 2 [(133± 76 )U/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 ) ,CS[(148± 10 7)U/L]水平增高 (P <0 0 5 ) ,均接近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结论 广泛性焦虑患者存在生化指标EPH、ACTH、CS和IL 2的异常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 张亚林赵靖平杨德森卢晓红张向晖曹玉萍
- 关键词:焦虑症生物胺神经递质类IL-2
- 湖南与洛杉矶华人中神经衰弱患者疾病解释和求助行为的比较被引量:8
- 1996年
- 为了比较东、西方社会文化对患者的疾病解释和求助行为的影响,作者对湖南省与洛杉矶华人中的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结果发现:(1)洛杉肌组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而且信仰宗教、离婚或寡居、无业、家庭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病前遭遇生活事件、以及具有神经症人格倾向者多于湖南组,能从家庭和医务人员中获得社会支持者却少于湖南组。(2)两组自觉病因相似,洛杉矶组有更多的人求助于亲朋好友、中医及宗教或迷信,经济因素影响择医取向。作者认为,求助行为主要受到客观现实处境的制约而不是主观疾病概念的影响。
- 张亚林林克明郑延平李凌江杨德森Freda Cheng
- 关键词:神经衰弱跨文化求助行为
- 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1995年
- 本文研究生活质量的职业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群体中,客观生活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干部、工人、个体户、无固定职业者。但主观生活满意度却呈相对集中趋势。这种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估的不一致性与个体的评价标准,需求重点等中介因素有关。在影响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中,经济收入满意度影响最大。工作满意度主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干部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对其它职业群体影响相对较小。
- 李凌江杨德森郝伟张亚林郭地革刘解宁苏进虎吴舸田元徕刘良全
- 关键词: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
- 医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89
- 1995年
- 从生活质量角度来重新评价医疗政策、临床疗效、疾病预后、健康与保健模式,已成为当代医学重要趋势之一。本文就医学领域中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生活质量的概念与内涵,主、客观指标的关系,测量的方法学争论等作一评述与探讨。
- 李凌江杨德森郝伟张亚林
- 关键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