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旭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单轴
  • 1篇地表
  • 1篇盐分
  • 1篇圆弧拱
  • 1篇整体失稳
  • 1篇失稳
  • 1篇竖井
  • 1篇竖井施工
  • 1篇隧道
  • 1篇隧道穿越
  • 1篇综合机械化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物理性质
  • 1篇局部失稳
  • 1篇可行性
  • 1篇机械化
  • 1篇极薄煤层
  • 1篇红砂岩
  • 1篇复采
  • 1篇钢管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北京城建集团...

作者

  • 6篇戴旭
  • 3篇单仁亮
  • 1篇孔祥松
  • 1篇宋立伟
  • 1篇赵伟
  • 1篇黄鹏程
  • 1篇周桐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炭技术
  • 1篇海洋工程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圆弧拱破坏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以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深井软岩巷道为背景,对钢管混凝土支架组成构件中的四分之一圆弧拱进行六分点等值加载,以研究试验试件的矢跨比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钢管混凝土圆弧拱试件拱底处主要受压弯剪应力影响,最先发生局部破坏;拱顶处主要受压应力影响,拱底和拱顶均为试件最薄弱截面。矢跨比越大,能够承受的荷载和刚度越大。1%~1.5%钢纤维体积掺量的试件的柔性增强,极限荷载与无钢纤维试件差别不大。继续增加钢纤维掺量,试件刚度增加,但试件极限荷载降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1.5%较为合适。再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试件危险截面的受力形式和试件的截面尺寸、矢跨比、壁厚对承载力的影响。与此同时,结合试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从试件截面强度、局部失稳、整体失稳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给出钢管混凝土圆弧拱局部失稳的原因和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提出钢管混凝土设计方案。
单仁亮肖禹航刘珂铭戴旭赵伟闫伟陈宇翔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圆弧拱局部失稳整体失稳
竖井施工对邻近管线水平位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研究与竖井邻近的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量受竖井施工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北京地铁12号线蓟门桥车站竖井的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建立竖井—土—管线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选取了与竖井长度和宽度方向上邻近的不同的管线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结果:对于水平矩形截面的竖井,长边的水平位移量大于短边的水平位移量;沿着平行于竖井宽度方向设置型钢支撑能有效地控制竖井的变形;平行于竖井长边的管线受竖井施工的影响较大,并且受影响的管线的范围约为竖井长度的两倍。研究结果表明,对管线下方的土体进行加固并且提高管线邻近处竖井壁的刚度,能有效地减小与竖井邻近处的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
戴旭赵少飞张浩琛蒿晓林彭海忠
关键词:竖井施工FLAC3D
马里亚纳海沟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初探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取样于141°48.700 8'E,11°11.698 8'N,深度为8 638 m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表层沉积物,考虑该沉积物中的孔隙水为海水,提出一种测定其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的修正方法,并测定其相关的物理性质指标,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取样处的深海海底表层沉积物具有极高的含水率、高孔隙率、低密度、低比重、高饱和度等特性。考虑海水中盐分影响的修正后,该土样的含水率比修正前提高了11.68%,比重比修正前降低了7.66%。该沉积物显微结构以絮凝结构为主,中间夹杂着大量多孔隙的硅藻碎片和生物体的空壳,这使得该沉积物中的孔隙数量增多。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的深海沉积环境和历史,为深海集矿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戴旭单仁亮孔祥松阳宁孙嵩
关键词:物理性质微观结构
西北人工冻结红砂岩的动态时效损伤模型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研究西北人工冻结红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SHPB试验装置对-15℃红砂岩进行单轴冲击压缩试验。对SHPB试验中5组有效数据展开分析,得到了5条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损伤演化及元件模型理论,将冻结红砂岩视为由具有弹性特性、损伤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匀质点组成,建立了包含损伤体元件、黏壶及弹簧的时效损伤模型。研究发现:试件强度与平均应变率呈指数相关,当试件平均应变率较小时,试件的强度变化平缓,在高平均应变率下,试件强度急剧增大,当平均应变率为120.73 s-1时,应力峰值高达84.96 MPa,接近静态抗压强度44.1 MPa的2倍;时效损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冻结红砂岩应力应变关系。
单仁亮宋永威宋立伟黄鹏程戴旭周桐
关键词:SHPB试验
隧道穿越距离变化对地表框架结构变形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沉降差、扭转及倾斜等变形特征随隧道距离的变化规律,结合广州地铁隧道下穿一个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土-建筑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考虑了建筑物的中间纵向框架与隧道轴线平行、距离从0m增加到20m共11种工况。根据计算结果,建筑物的最大扭曲变形量和最大沉降量随着距离的增大,都由最大值逐渐减小趋于零,其中最大扭曲变形量减小很快,当水平距离超出隧道轴线埋深时,扭曲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建筑物倾斜、相邻基础的沉降差先由零逐渐增加,在沉降槽边缘内侧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最后逐渐趋于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地表框架结构建筑物,在隧道上方位置时应重点监控其沉降量和扭转变形量,而在沉降槽边缘内侧时应注意监控其沉降差和倾斜量。
戴旭赵少飞孙嵩杨亚兵
关键词:隧道
极薄煤层综合机械化上行复采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大力公司上部一座煤层受下部山青、野青煤层多次采动影响的实际情况,运用上行开采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数理统计法及围岩平衡法等对一座煤层5301工作面复采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下部煤层开采后覆岩塑性区及应力场、位移场分布和工作面复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合现场矿压监测证明极薄煤层上行复采的可行性。
彭杨皓方鹏帅戴旭张立洋
关键词:极薄煤层复采可行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