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性
  • 1篇诊疗
  • 1篇支架植入
  • 1篇支架植入术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分期
  • 1篇直肠癌术
  • 1篇直肠癌术前分...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溶栓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分期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斌
  • 2篇杨伟
  • 2篇邓昊
  • 1篇曹闻挺
  • 1篇罗银灯
  • 1篇王益
  • 1篇王钊
  • 1篇罗剑英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D旋转DSA在脑部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年
目的:研究3D旋转DSA在脑部血管畸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50例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检查及3D旋转DSA检查,患者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后行3D旋转DSA检查。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检验师采用双盲法同时对2D DSA以及3D旋转DSA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采用常规DSA检查诊断出患者阳性病例45例,而采用3D旋转DSA检查出阳性病例为47例,而在清晰度对比中能够采用3D旋转DSA方法检测图像清晰的有47例,优于采用2D DSA检查的4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旋转DSA在脑部血管畸形诊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清晰度,为脑部血管畸形做出及早的以及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邓昊李斌杨伟曹闻挺罗剑英
关键词:常规DSA
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采用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4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检查后约3天,遵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原则,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直肠癌患者在进展期阶段CT与病理分期的精确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分期各参数、直肠癌患者CRM相关的受累因素、直肠癌患者CRM和手术前CT预测的各参数及直肠癌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各病理结果的分析。结果:T2、T3、T4三期的检测准确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9591,P=0.0000);淋巴结分期检测的总体准确度为76.60%且灵敏度为65.52%,特异度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43,P=0.0002);患者和CMR受累有明显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方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而相关因素不明显的为距齿状线距离和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T预测的总体准确度为87.23%且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91.7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31,P=0.0000);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淋巴结分期无明显影响(χ~2=0.0038,P=0.9505)、对诊断肿瘤系膜侵犯无明显差异(χ~2=0.0689,P=0.7929);对诊断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无明显差异(χ~2=0.1389,P=0.7094)。结论: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采用螺旋CT检查,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李斌杨伟罗银灯邓昊王钊王益
关键词:螺旋CT直肠癌分期
医护患协同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探讨医护患协同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医护患协同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协同模式可提升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罗静李斌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对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延迟的改善探讨
2021年
统计罹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82例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后对溶栓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罹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82例病患予以纳取,患者收集时间为2019.12月~2021.05月,分组,即为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卒中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基础之上应用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就治疗情况[入院-用药(DNT)时间、入院-CT时间、CT完成-用药时间]、rt-PA静脉溶栓时间情(1h内溶栓完成、1-2h溶栓完成、2-3h溶栓完成、3-4.5h溶栓完成)、神经功能(NIHSS)加以归纳、整合、对比。结果 展开护理以后就治疗情况予以统计,观察组DNT时间、入院-CT时间、CT完成-用药时间相较对照组均居更短水平[(57.49±5.13)min vs (104.38±5.72)min,(13.79±4.22)min vs (35.84±4.28)min,(30.60±4.29)min vs (56.17±4.42)min,P<0.05];就rt-PA静脉溶栓时间予以统计,观察组1h内溶栓完成率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95.12% vs 78.05%,P<0.05);就神经功能予以统计,观察组NIHSS评分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17.04±2.73)分 vs (22.57±2.69)分,P<0.05]。结论 对罹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施以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可缩短DNT时间,及早进行溶栓治疗,且对于节约溶栓治疗时间、改善神经功能有益。
罗静李斌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