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细胞
  • 4篇肝癌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
  • 3篇WALKER...
  • 2篇胆管
  • 2篇树突状细胞疫...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细胞疫苗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胆管炎
  • 1篇新生血管

机构

  • 7篇淮安市第一人...
  • 3篇徐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许刚
  • 7篇祁付珍
  • 6篇张建淮
  • 3篇王建
  • 3篇顾殿华
  • 3篇黄明德
  • 2篇郭继强
  • 2篇黄东方
  • 2篇喻钢
  • 2篇吴健雄
  • 2篇王业波
  • 2篇吴金声
  • 2篇徐建波
  • 2篇陈国锋
  • 2篇蔡勇
  • 1篇邵永孚
  • 1篇王绍闯
  • 1篇白明东
  • 1篇王平
  • 1篇刘斌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江苏省第五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56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ICC占同期手术的原发性肝癌8.74%,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胆管结石17例。术前确诊率为75%(42/56),发生在左肝34例,右肝22例。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率为51.79%(29/56)。姑息性手术35.71%(20/56),探查活检术10.71%(6/56)。根治性切除(R0切除)1、3、5生存率分别为80.83%、36.11%、12.90%,姑息性切除(R1、R2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7%、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4.07,P<0.05)。淋巴结阴性组2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33.68%、14.03%;淋巴结阳性组1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5%、7.29%、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20,P<0.05)。而肿瘤生长部位及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对生存无影响。结论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境界不清,尤其大网膜增厚、腹水存在应想到腹腔广泛转移的可能,应用腹腔镜探查,减少剖腹探查几率。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
祁付珍张建淮陈国锋许刚蔡勇顾殿华王业波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淋巴结清扫腹腔镜
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7例临床体会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老年人AOSC因其自身特点尤为突出,易发生感...
许刚祁付珍张建淮
关键词: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Walker-256融合瘤苗的构建及对肝癌大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Walker-256肿瘤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对大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及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理。方法利用50%聚乙二醇(PEG)法诱导Walker-256肿瘤细胞与成熟DC融合,制备DC-Walker-256融合瘤苗。取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建模后第7和14天各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融合瘤苗、DC-Walker-256和DC混合培养细胞、单纯DC和PBS。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肿瘤情况;收集大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大鼠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蛋白表达。结果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术后28 d分别存活8、5、6和3只;除融合瘤苗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少、食纳差、皮毛光泽差及腹水形成。除融合瘤苗组2只大鼠无明显肉眼肿瘤形成外,其余存活大鼠均可见肿瘤形成。①大鼠肝脏肿瘤重量:融合瘤苗组〔(32.4±9.2)g〕明显轻于混合培养组〔(67.3±5.1)g,P=0.031〕、单纯DC组〔(75.0±8.3)g,P=0.019〕和空白对照组〔(86.6±10.5)g,P=0.008〕。②CTL每孔斑点数:融合瘤苗组〔(404.51±25.34)个〕明显多于其他3组〔混合培养组:(214.54±21.45)个,P=0.019;单纯DC组:(226.52±32.55)个,P=0.025;空白对照组:(56.54±16.21)个,P=0.001〕。③MVD计数:融合瘤苗组为(24.12±2.32)个/HP,明显低于混合培养组〔(40.34±1.29)个/HP,P=0.025〕、单纯DC组〔(42.36±3.16)个/HP,P=0.035〕和空白对照组〔(56.48±5.16)个/HP,P=0.006〕;混合培养组和单纯DC组大鼠MVD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40和P=0.043),而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④VEGF-A蛋�
王建白明东许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种植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
尾状叶肝癌九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肝尾状叶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成功切除9例尾状叶肝癌,现报道如下。
祁付珍黄明德张建淮吴健雄许刚
关键词:肝尾状叶外科治疗肝癌手术切除
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2
2008年
对134例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组,A组:Moynihan式食管空肠双袢吻合;B组: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C组:食管空肠改良间置术。对3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体质量变化、血液营养学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C组术后的生命质量、体质量的变化、血液营养学指标优于A、B组。认为食管空肠改良间置术是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符合生理,术中不需要切断肠管,保持肠系膜完整性,从而保证间置空肠的血运,吻合口无缺血坏死之虑。
祁付珍黄明德张建淮许刚吴健雄邵永孚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大鼠Walker-256肿瘤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Walker-256大鼠种植瘤模型,探讨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DC,液氮冻融法提取Walker-256肿瘤细胞抗原后刺激DC制备负载抗原的DC疫苗。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制备种植瘤模型,成瘤大鼠按照体重配对,分为肿瘤治疗组和肿瘤对照组。10只体重分别相对应的雌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肿瘤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负载抗原的DC细胞悬液,肿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PBS。分别检测大鼠血IL-12浓度和肿瘤最大径。结果得到大量具备典型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的DC,表达大鼠DC特异性标志OX62、OX6。负载抗原前后DC产生IL-12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治疗组大鼠肿瘤最大径显著小于肿瘤对照组(P<0.01)。肿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2明显下降(P<0.05),肿瘤治疗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IL-12明显上升(P<0.01)。肿瘤治疗组的肿瘤最大径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826,P<0.01)。结论增强Th1介导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可能是树突状细胞疫苗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王建喻钢郭继强许刚
关键词:WALKER-256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Walker-256荷瘤大鼠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2008年
[目的]通过Walker-256大鼠种植瘤模型,探讨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大鼠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5只雌性SD大鼠,在皮下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10d后,将已经成瘤的大鼠按照体重配对,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肿瘤组。另外选取10只体重分别相同的雌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负载Walker-256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悬液,肿瘤组和对照组大鼠则皮下注射等量PBS。ELISA分别检测大鼠血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γ、IL-4和IL-10)。[结果]治疗组与肿瘤组比较,IL-12明显上升(P<0.01),IFN-γ明显上升(P<0.01),IL-4明显下降(P<0.01),IL-10则无统计学意义。以IFN-γ/IL-4代表Th1/Th2,治疗组与肿瘤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够调节荷瘤大鼠Th1/Th2平衡。
王建喻钢郭继强许刚
关键词:树突细胞癌症疫苗
早期肝癌规范化诊疗临床路径和腹腔镜肝切除术多中心临床研究
张建淮孙喜太刘斌祁付珍徐建波许刚周兵吴金声王业波顾殿华黄东方
肝癌是中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提高总体疗效的关键,微创、精准和规范化治疗是外科发展的方向。该项目结合健康体检开展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建立了早期肝癌密切结合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联合诊断的临床路径,...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腹腔镜外科治疗
^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限性不可切除的胰腺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术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在局限性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局限性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32例,术中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后吉西他滨单药1000mg/m^2每周1次化疗,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术后3个月CT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7例,进展6例,近期总有效率59.37%(19/32)。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2.88%、17.70%。主要的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发生率为25.00%(8/32)。结论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术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对局限性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是有效、较安全的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祁付珍许刚黄明德陈国锋蔡勇顾殿华张建淮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组织间植入
基层医院肝癌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临床研究
张建淮徐建波王绍闯祁付珍吴金声许刚王平孙勇黄东方
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提高总体疗效的关键。该项目自2005年起开展肝癌二级预防,以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体检为基础,以诊治较多的早期肝癌、微小肝癌病例为突破口,对筛查发现的肝脏微小实质占位病...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微创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