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断层成像
  • 2篇肿瘤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断层
  • 2篇计算机断层成...
  • 2篇成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导航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 1篇神经鞘瘤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肿瘤切除
  • 1篇肿瘤切除术
  • 1篇良性神经鞘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瘤
  • 1篇瘤切除术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商洛市中心医...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4篇张明
  • 4篇郭丽萍
  • 3篇李文菲
  • 3篇牛晨
  • 2篇郭晨光
  • 2篇马雪英
  • 1篇刘海洋
  • 1篇麻少辉
  • 1篇张亚飞
  • 1篇赵一鉴
  • 1篇张佳琪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不同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对比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14年11月15日,以获得有关不同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数据,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检验异质性并寻找其来源,应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总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共计669例病人,其中影像导航手术者329例,传统手术者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影像导航切除脑肿瘤的全切率较高,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切率方面,不同影像导航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降低术后功能障碍方面,术中磁共振优于超声,超声优于弥散张量成像(DTI)(P=0.02)。结论: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相比传统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最大程度保护功能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文菲牛晨郭丽萍梁丰丽马雪英赵恩法张亚飞张明
关键词:脑肿瘤影像导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少见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11例病例中,5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6例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9例病变体积较大,最大径约5~15cm,其余2例最大径约2~3cm。CT平扫肿瘤均呈囊实性,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其中2例可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例病变实性部分呈条絮状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病理证实11例病变均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极少见,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CT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显示腹膜后巨大囊实性肿块与隐匿的临床表现不匹配时需考虑到良性神经鞘瘤的可能,在与腹膜后其他常见肿瘤仔细甄别后方可做出正确诊断。
张建巧郭丽萍刘海洋赵一鉴张佳琪谢晶美张明
关键词:神经鞘瘤腹膜后计算机断层成像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侧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大多数侧脑室肿瘤具有年龄和性别特征。如脑膜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见;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年龄在20~40岁;转移瘤均大于40岁。不同的侧脑室肿瘤,其好发部位不同。室间孔区好发中枢神经细胞瘤,侧脑室体部好发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和转移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不同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脑膜瘤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邻近脑组织受侵伴水肿,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围绕透明隔生长,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可见多发钙化灶。转移瘤,增强扫描大多数可见环形强化。室管膜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容易侵犯邻近脑实质。结论: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等可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李文菲牛晨郭丽萍梁丰丽马雪英张明郭晨光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磁共振
少见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进行总结、讨论,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罕见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5例病变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59岁(平均51.6岁)。2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3例均以腹部包块伴或不伴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2例分别伴有外伤及输血史。病变体积均较大,最大径从4.3~33cm不等。呈爬行性或塑形生长,边界尚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致使临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病变呈囊性者2例;囊实性者1例,其内可见线样钙化影;实质性者2例,病变周围可见清晰的包膜结构环绕。增强扫描病变部分示病灶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成分。病理证实4例为囊性淋巴管瘤,1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中1例来源于脾脏,3例位于腹腔,1例位于腹膜后。确诊后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3年未见复发。结论:淋巴管瘤是成人腹部极少见的占位性病变,CT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够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根据其CT图像及临床资料特点,尤其是当患者有明确手术及外伤史,且病变为囊性并呈'爬行性生长'、临床出现巨大占位与轻微占位效应不相称时,首先考虑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并在与腹部其他病变甄别后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郭丽萍郭晨光李文菲麻少辉张明牛晨
关键词:淋巴管瘤腹部计算机断层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