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蛋白
  • 10篇细胞癌
  • 8篇原发性
  • 8篇原发性肝细胞
  • 8篇原发性肝细胞...
  • 8篇肝细胞
  • 8篇肝细胞癌
  • 8篇标志物
  • 7篇血清
  • 7篇腺癌
  • 7篇抗原
  • 6篇前列腺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肿瘤
  • 6篇肿瘤标志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肿瘤标志物
  • 4篇糖尿

机构

  • 4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48篇陈华
  • 35篇项明洁
  • 35篇张华
  • 15篇李永兴
  • 12篇刘锦燕
  • 9篇倪语星
  • 4篇倪培华
  • 4篇乐嫣
  • 4篇周懿忆
  • 3篇朱剑骞
  • 3篇毛顺露
  • 3篇陈广洁
  • 2篇黄海峰
  • 2篇熊忠秀
  • 1篇方贻儒
  • 1篇王文菁
  • 1篇王泰蓉
  • 1篇吴迎
  • 1篇李敏勤
  • 1篇管珩

传媒

  • 15篇标记免疫分析...
  • 10篇诊断学理论与...
  • 5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价3种体外敏感试验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3种实验室常用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在测定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念珠菌的体外活性上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NCCLS念珠菌纸片扩散法(M44-A),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S 3药敏试验板条法检测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85株临床分离念珠菌及2株质控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比较3种实验室常用药敏试验方法与NCCLS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相关性。结果 3种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所得结果分别与M27-A2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比较,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比对,NCCLS M44-A纸片扩散法一致率为83.5%,ROSCO纸片扩散法一致率为76.4%,ATB FUNGUS 3药敏试验板条法一致率为72.9%;伏立康唑药敏试验结果比对,3种药敏试验方法一致率均为85.9%。结论在检测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的3种方法所得结果与肉汤稀释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部分菌株(尤其是剂量依赖敏感株)需要进一步应用M27-A2肉汤微量稀释法确定其MIC值。各种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体内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刘锦燕项明洁张华陈华倪语星
关键词:念珠菌氟康唑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试验
外周维生素D结合蛋白、25-羟维生素D和原发性肝细胞癌风险的关系
25-羟维生素D(25(OH)D)已被证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有关,但对于维生素D 结合蛋白(VDB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我们检测了25(OH)D 的主要载体维生素D 结合蛋白(VDBP...
张华李永兴陈华乐嫣项明洁
REP-PCR分型法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群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运用Agilent生物分析仪对临床白假丝酵母菌进行重复序列(REP)-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并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设计REP引物,进行PCR扩增,用DL7500 Labchip芯片在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上对产物做微流电泳,获得虚拟凝胶视图,再运用GelCompareⅡ软件对其DNA指纹图谱做聚类分析。结果白假丝酵母菌菌株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80%以上。被分析的100株临床株可分为9个基因型。结论REP-PCR的Agilent 2100同源性分析具有快速、易于操作、高重复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项明洁刘锦燕倪培华张华陈华倪语星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和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 :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 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 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 pg/L)(P<0.05);PHCC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中位数234.56 ng/m L)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128.04 ng/m 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43.87 ng/m L)(P均<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0.05)。采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IL-6或GP73诊断P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6.0%和7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灵敏度46.0%);而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PHCC的灵敏度最高,为78.0%。IL-6及GP73水平与AFP水平间均无相关性,AFP阴性PHCC病例的IL-6阳性率为55.56%,GP73阳性率为44.45%。结论:IL-6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PHCC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研究验证。
张华李永兴朱倩如陈华项明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高尔基体蛋白73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炎病毒相关原发肝细胞癌中信号通路和基因的变化
2008年
张华陈华项明洁
关键词:转基因鼠信号通路非结构蛋白NS5A原发性肝细胞癌HCV核心抗原
腹主动脉瘤中细胞黏附分子差异表达的研究
2004年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 (AAA)中细胞黏附分子的差异表达与AAA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AAA和正常腹主动脉中差异表达的细胞黏附分子基因 ,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基因、蛋白质水平检测。结果AAA中有 3种细胞黏附分子存在差异表达 ,它们是VCAM 1,PECAM 1,TSP ,上调比率分别达到 5 7,3 6及 5 7 4倍。结论AAA中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差异 。
陈华郑月宏管珩刘昌伟李拥军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腹主动脉瘤AAA基因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被引量:5
2009年
刘锦燕项明洁张华陈华倪语星
关键词:念珠菌丝状真菌
B型钠尿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06年
张华陈华李永兴许叔祥
关键词:B型钠尿肽心血管疾病内皮细胞分泌C型利钠肽肽链内切酶受体作用
三种方法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药敏试验一致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3种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在测定酵母菌对氟康唑药物敏感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以美国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酵母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M44-A)为参照,采用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法国梅里埃ATB FUNGUS3药敏试验,检测82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度。采用WHONET-5.4和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ROSCO纸片扩散法、ATB FUNGUS3与M44-A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82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药敏结果与CLSI M44-A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率为80.5%;ATBFUNGUS3检测的药敏结果与CLSIM44-A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率为74.4%,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检测结果与参照差异较大。结论:在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体外药物敏感度方面,ROSCO纸片扩散法与M44-A的一致性较好;对部分菌株,则需进一步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27-A2检测,以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刘锦燕项明洁张华陈华倪语星
关键词:酵母菌氟康唑药物敏感试验
Phadiatop检测和血清ECP测定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观察Phadiatop检测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在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UniCAP100系统对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Phadiatop检测和血清ECP测定,并选定2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 60例 Phadiaton阳性 36例占 60%,对照组全部阴性。血清 ECP升高(> 15μg/1)者 34例,占 56. 7%,对照组血清ECP升高 6例,占 30%。结论:用 UniCAP 100检测系统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血清 ECP测定对变应性鼻炎诊断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这一点和以往报导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探讨。
赵桂兰许叔祥陈华
关键词:PHADIATO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变应性鼻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