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部结核的CT表现与鉴别被引量:11
- 2012年
- 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5%~20%,其发生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尽管腹部结核占肺外结核的12%,占结核总数的3%左右,但死于腹部结核的患者总数却占死于结核病总数的5%左右[1-2]。腹部结核因其表现形式复杂、临床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缺乏无创的特异性检查手段,常易误诊,多数需剖腹探查或出现并发症经手术证实。因此,腹部结核的早期诊断常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 马红霞张喆郭佑民
- 关键词:腹部结核CT表现肺外结核免疫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手术证实
- 口腔修复临床教学中的PBL教学法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培养学生在口腔修复学习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口腔修复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实习的60名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的30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普通教学法的30名学生为对照组,根据科考核以及满意度调查,从而评估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方式、评分人员均相同。结果:实验组的实习学生可考核53.3%优秀,9%合格。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意义。实验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3.3%,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显著优势,值得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教学中。
- 任乐徐然张喆张庆娜赵金秀李大旭
- 关键词:PBL口腔修复临床教学
-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消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预后较差。不可逆电穿孔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非热能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脉冲电场导致细胞膜穿孔,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伤周围重要管道结构及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特别适合胰腺癌等复杂部位的肿瘤治疗。
- 李青山任冯刚陈雪张喆王博吴荣谦吕毅仵正
- 关键词:胰腺肿瘤消融治疗
- 口腔本科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方法联合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口腔本科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方法联合PDCA循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4级~2015级的共114例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而研究组采用PBL教学联合PDCA循环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学生分析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和基础理论知识学年末考核。结果研究组学生诊疗技能及操作技能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中有19.64%表现良好,19.64%表现优秀,研究组学生中有32.76%表现良好,32.76%表现优秀,两组良好率及优秀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9.27±6.94)分,研究组学生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87.23±5.31)分,两组平均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3,P<0.05)。结论在口腔本科生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联合PDCA循环,能更好的进行临床工作,使实习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 任乐徐然张喆李大旭
-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PBL教学PDCA循环
-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5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单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牙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55),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12.0%(6/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4/55),明显高于A组的86.0%(43/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可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佳。
- 张喆张丹妮李英杰刘杰任乐
-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炎
- Charlson合并症指数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3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774例,女563例;年龄为62(22~80)岁。所有患者进行CCI评估。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及生存情况。(3)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4)基于CCI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4.0.4软件进行列线图建模,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计算一致性指数并绘制校准曲线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1337例患者中,1041例CCI≤3,296例CCI≥4。1041例CCI≤3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无、已戒烟、吸烟),R0切除(否、是),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临床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术前癌胚抗原分别为61(53,68)岁,717、43、281例,12、1029例,123、859、59例,666、375例,3.22(1.84,7.75)μg/L;296例CCI≥4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0(61,75)岁,217、19、60例,43、253例,48、237、11例,102、194例,5.55(2.43,17.64)μg/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50,χ^(2)=7.34、104.51,Z=-2.31,χ^(2)=82.14,Z=-5.78,P<0.05)。(2)随访及生存�
- 张喆胡晨浩时飞宇张浩为张磊佘军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并分析其短期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中转开腹组(60例)及腹腔镜组(70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构建中转开腹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通过绘制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64例,其中60例发生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7.9%(60/764)。肿瘤位置位于直肠[比值比(OR)=1.846,P<0.05)]、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评分Ⅲ、Ⅳ级(OR=2.381,P<0.05)、腹部手术史(OR=3.652,P<0.01)、肿瘤长径≥5 cm(OR=2.704,P<0.05)和体重指数(OR=1.109,P<0.05)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重合度。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高于腹腔镜组(210 min比190 min,Z=-2.670,P<0.05);中转开腹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组(170 ml比120 ml,Z=-6.018,P<0.01);中转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高于腹腔镜组(10 d比9 d,Z=-2.134,P<0.05)。中转开腹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10.0%(6/60)比4.3%(15/704),χ^(2)=4.055,P<0.05];伤口感染率高于腹腔镜组[15.0%(9/60)比4.7%(33/704),χ^(2)=11.318,P<0.05],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位置位于直肠、ASA评分Ⅲ、Ⅳ级、腹部手术史、肿瘤长径≥5 cm和体重指数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 张磊时飞宇秦倩刘改霞张浩为张喆于田雨阎俊王黎昭吴宏王光辉佘军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
- 纳米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病例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胰腺癌早期确诊率不高,手术治愈率较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效果亦不佳。相关文献报道,纳米刀作为一项新兴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在晚期癌症的局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实施纳米刀胰腺肿瘤消融+胃肠吻合+肠肠吻合+腹腔低渗温热灌注治疗,术后22 d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现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张喆任冯刚李青山吕毅
-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肿瘤消融
- 外源性IL-10对小儿牙龈炎组织中IL-17与MMP-9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介素-10(IL-10)对小儿牙龈炎组织中白介素-17(IL-1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牙龈炎患儿为病例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采用IL-10滤纸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生理盐水滤纸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2 d、4 d、6 d后牙龈组织中IL-17、MMP-9含量水平,并探讨外源性IL-10与IL-17及MMP-9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2 d、4 d、6 d后,病例组IL-17、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病例组的IL-17、MMP-9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外源性IL-10与IL-17呈负相关(r=-0.693,P<0.05),与MMP-9呈负相关(r=-0.705,P<0.05)。结论小儿牙龈炎组织中IL-17与MMP-9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牙龈组织,其可能参与小儿牙龈炎的发生及发展;外源性IL-10可以减少小儿牙龈炎组织中IL-17与MMP-9的表达。
- 刘璐任乐李大旭张喆徐然
- 关键词:白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骨皮质切开术对大鼠正畸牙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骨皮质切开术对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Rat gingival fibroblasts,RGFs)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7只,随机分成骨皮质切开组、普通正畸组、骨皮质切开+普通正畸组,每组18只;剩余3只为空白对照组。按照相应设计构建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分别于第10、20、30天处死大鼠,提取RGFs并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各组RGFs蛋白及RNA,通过Western blot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一时间点(10d,20d,30d),普通正畸组、骨皮质切开+普通正畸组RGFs的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骨皮质切开+普通正畸组ICAM-1和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升高(P<0.05)。结论:正畸治疗时采用骨皮质切开术可能诱导免疫细胞的浸润、转移并促使牙周组织炎症发生。因此,在使用骨皮质切开术进行正畸治疗时,口腔牙周卫生维护更加重要。
- 张喆李大旭李英杰张丹妮任乐
- 关键词:正畸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