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关系
  • 1篇正常儿
  • 1篇正常儿童
  • 1篇随访
  • 1篇脾肾
  • 1篇中膜
  • 1篇中膜厚度
  • 1篇稳定性心绞痛
  • 1篇介入

机构

  • 4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4篇李卫
  • 1篇张丽萍
  • 1篇吴立群
  • 1篇马庆
  • 1篇宫相青
  • 1篇梁雅
  • 1篇朱晓兰
  • 1篇姜涛
  • 1篇朱晓兰
  • 1篇刘勇
  • 1篇江凌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级医刊
  • 1篇铁道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探讨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 5 3例糖尿病分成 3组 :单纯糖尿病组 ( 12例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 ( 14例 )、糖尿病伴高血压、脑梗死组 ( 12例 )。B超测定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 ( 15例 )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 ,比较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的IMT及各项血脂水平 ,对IMT和各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高血压组IMT高于其他糖尿病组及对照组 ,IMT与血浆LDL C、Apo B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中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尤为明显 ,LDL、Apo
江凌李卫姜涛刘勇宫相青朱晓兰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颈动脉硬化
肥厚型心肌病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5年
肥厚型心肌病45例临床分析刘耀农,马庆,李卫北京铁路总医院(100038)我院1987~1992年间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心肌病152例,其中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HC)45例。本文对此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超声...
刘耀农马庆李卫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
8 岁~12 岁正常儿童肝胰脾肾的超声测值与评价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探讨8岁~12岁正常儿童肝、胰、脾、肾的超声正常值。方法按超声波常规检查方法对肝、胰、脾、肾的各个指标加以测量,计算其正常值范围并与成年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除双肾厚度径与成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8岁~12岁健康儿童肝、胰、脾、肾其余指标正常值均较成年组明显偏小(P<0.01,P<0.05)。本年龄组左肾长径略大于右肾(P<0.05),双肾宽径及厚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岁~12岁正常健康儿童的肝、胰、脾及肾的超声波正常值较成年组偏小。
张丽萍朱晓兰陈松赫双赤张红李卫
关键词:儿童超声波诊断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介入治疗及随访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 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1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 15例内科药物治疗平稳后二周行冠脉造影及PTCA ,3例因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紧急的PTCA。成功 17例 ;病变共 33处 ,2 3处被治疗 ,置入支架 18支。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缓解。术后随访平均 9个月 ,病人心功能 ,运动耐量 ,心律失常等均有明显改善。 14例病人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 3例病人有心绞痛发作 ,但药物可以控制。 1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 17例中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是有必要的 。
梁雅吴立群周北玲李卫王志男
关键词:心绞痛血管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