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 作品数:4 被引量:1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175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强度噪声暴露对空军场站机务人员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高强度噪声暴露对空军场站机务人员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空军某场站中高级机务人员40名,另随机抽取某研究生院健康男生2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血液指标检测:所有人员均在清晨空腹采血,高强度噪声(100~130dB)暴露后即刻再次采血,分别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sICAM-1)水平。静息状态下分别检测两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ameter,FM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结果场站机务人员血清vWF、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强度噪声暴露后变化不明显(P>0.05);FMD明显低于对照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噪声暴露可导致场站机务人员血管内皮功能下降。 马新英 陈劲松 高顺利 支艳 张文龙 魏汉林关键词:噪声 血管内皮功能 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基层部队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军队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708名机务人员,对照组为356名男学员,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差异;观察组按工作年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舒张压、高血压检出率、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77.9±7.8 vs 75.8±6.9;5.1%vs1.4%;9.7%vs 4.8%;P<0.05);②观察组亚组之间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差异,舒张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对机务人员血压有不利影响,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 马新英 陈劲松 高顺利 王一茹 张波 支艳 张文龙 魏汉林关键词:血压 噪声 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 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机务人员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长期高强度噪声环境对机务人员心电图的影响,为防治可能造成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以708名机务人员为观察组,与体检同步进行静息12导联心电图普查,记录心律、心率、P-QRS-T形态变化。以某研究生院356名男性研究生作为对照组。同时在机务人员内部以外场工作年限分为初级(1~5年)、中级(6~12年)、高级(13年以上)三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心率、平均QTc均高于对照组(74.6±5.8 vs 71.3±5.3,0.40±0.03 vs 0.38±0.02,P<0.05),束支阻滞、ST下移、T波改变、QT延长、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eporlarization variation,ERV)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vs 2.2%,12.3%vs 7.9%,7.5%vs 3.7%,3.2%vs 1.1%,8.5%vs 4.5%,P<0.05);组间比较发现,初级组平均心率最高(76.2±6.9),而高级组的平均QTc最长(0.42±0.04)、ERV检出率最高(15.1%)。观察组服役期间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可以对机务人员的心电图造成影响,但尚未发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是否与本组对象较年轻有关,尚需深入的研究与长期的随访观察。 陈劲松 马新英 高顺利 王一茹 张波 支艳 张文龙 魏汉林关键词:噪声 机务人员 心电图 早期复极变异 心血管事件 长期噪音环境下军队外场机务人员中医体质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长期噪音环境下军队外场机务人员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分析其特点及规律,为中医防病治病,服务基层,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制作《军队外场机务人员中医体质类型调查表》,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驻甘、驻京、驻闽部队外场机务人员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与分类。结果 708例调查者中平和质391例(55.2%),偏颇体质317例(44.8%),其中气郁质101例(14.3%)、阴虚质91例(12.9%)、血瘀质47例(6.6%)、痰湿质29例(4.1%)、气虚质18例(2.5%)、湿热质16例(2.3%)、阳虚质10例(1.4%)、特禀质5例(0.7%)。按工作年限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随工作年限增长,平和质比率下降(80.1%与38.3%与10.6%),偏颇质比率升高(19.9%与61.7%与89.4%)。结论噪音环境下军队外场机务人员中偏颇体质的总体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外场工作年限的延长,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和痰湿质。 马新英 陈劲松 高顺利 王一茹 支艳 张文龙 魏汉林关键词:中医体质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