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 作品数:36 被引量:3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藏新疆地区静息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西藏新疆地区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西藏新疆地区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7510人,有效数据5477人。利用该资料分析心率和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P<0.05),心率最高三分位数组到最低三分位数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6.0%,19.4%和19.9%;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3.0%和5.2%。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居住海拔后发现TC(β=0.003,P<0.05)、TG(β=0.005,P<0.05)和血糖水平(β=0.009,P<0.05)和心率成正相关。本研究并未发现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心率和血脂、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心率和居住海拔之间对于血脂、血糖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 王增武陈祚王馨张林峰郝光董莹聂静雨王佳丽郑聪毅邵澜田野
- 关键词:心率血脂血糖
- 吸烟与抵抗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吸烟与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对北京市石景山区1258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9例,女性819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收集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人群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男性不吸烟者、戒烟者、吸烟者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78ng/ml、2.60ng/ml和2.25ng/ml(P=0.0034)。女性不吸烟者、戒烟者、吸烟者血浆中的抵抗素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98ng/ml、2.96ng/ml和2.56ng/ml(P=0.0035)。吸烟者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显著低于不吸烟者。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饮酒、饮茶、体力活动、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仍存在显著的关联,然而如在模型中进一步控制BMI或腰围则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的关联显著减弱,不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吸烟和抵抗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主要与吸烟者的体重较低有关。
- 张林峰李莹赵连成顼志敏陈祚史平任福秀郭敏田野李瑶邹晓璇朱曼璐武阳丰
- 关键词:吸烟抵抗素流行病学
- 腰围身高比值评价严重中心性肥胖及体质量过低的适宜切点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评价我国成年人群严重中心性肥胖和体质量过低的适宜切点。方法采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2次横断面调查的资料,共人选35~59岁人群30630名。以预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包括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及危险因素聚集(同一个体同时具有上述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特异度超过90%时所对应的WHtR值,作为严重中心性肥胖的WHtR切点值;通过计算人群WHtR分布,采用医学参考值百分位数的方法,以第5百分位数WHtR值作为体质量过低的WHtR切点值。结果WHtR评价男性、女性严重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值分别为0.54和0.57。WHtR对各危险因素单独进行评价,WHtR切点值男性为0.54~0.55,女性为0.57~0.58。评价体质量过低的WHtR切点男性和女性均为0.40。结论综合WHtR对危险因素聚集及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果,并根据实用方便的原则,建议评价我国男女性成年人群严重中心性肥胖和体质量过低的WHtR适宜切点值分别为0.57和0.40。
- 彭亚光李莹郭敏田野李响李淑红武阳丰赵连成
- 关键词:肥胖症
- 我国部分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现患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国山东、湖南等8个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奠定基础。方法:在8个省份共选取21个职业场所,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在职人员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史,并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采用PS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7 517名在职人员,男性占63.3%,平均年龄(40.4±9.0)岁。男性和女性平均SBP分别为(129.6±16.2)mmHg和(120.3±16.2)mmHg,平均DBP分别为(81.5±11.2)mmHg和(74.0±10.4)mmHg。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6.7%,标化患病率为25.2%,正常高值血压的标化率为44.2%。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男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30.3%vs 14.9%,P<0.001)。高血压患病率与职业类型相关(P<0.001),工人的患病率最高,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8.4%。东部省份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较高为31.7%,教育程度高者患病率较低,研究生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0.9%。结论:我国职业人群为理想血压者不足三分之一,高血压患病率与职业类型和教育水平有关。
- 郭瑞王增武王馨张林峰陈祚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高润霖
- 关键词:高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
- 西藏与新疆地区常见代谢危险因素组合特点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西藏与新疆地区常住居民常见代谢危险因素的不同组合,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6年共抽取西藏与新疆地区≥35岁常住居民7529名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5816名纳入分析,其中西藏地区1958名,新疆地区3858名.计算常见代谢危险因素不同组合的构成比和LVDD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组合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单一代谢危险因素中,西藏地区高血压占比最高,新疆地区是中心型肥胖;聚集数为2和3的组合中,中心型肥胖+高血压、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均为两地占比最高的组合.在西藏地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在所有组合中占比最高(34.0%),其次为高血压(21.1%),LVDD患病率分别为45.8%和40.2%;新疆地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占构成比最高(20.1%),其次为中心型肥胖(18.6%),LVDD患病率分别为44.0%和27.8%.以无代谢危险因素的人群为参照,调整多种因素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地区LVDD患病风险最高的组合是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OR=6.342,95%CI 3.359~11.973),新疆地区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OR=2.872,95%CI 2.213~3.728).结论西藏与新疆地区中心型肥胖合并高血压人群LVDD的患病风险较高,应重点进行干预.
- 蒋琳琳陈祚张林峰王馨杨瑛郑聪毅亢玉婷邵澜田野郭岩斐吴静陈韵岱李南方王增武
- 关键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中心型肥胖高血压
- 社区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现况调查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于2007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山社区进行现况研究,共调查1 256名居民,其中男性年龄在35~74岁,女性年龄在40~74岁。调查收集居民有关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和治疗情况,并进行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测定,根据有关指南确定疾病的诊断标准。结果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0.6%、78.4%、62.0%、27.1%;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上述各率分别为10.3%、80.6%、68.2%、25.6%和8.9%、34.8%、32.1%、12.5%。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较高,而受教育程度和患者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胆固醇血症是否知晓无显著关联。结论社区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状况优于高胆固醇血症。为预防心血管病,除应加强血脂异常的防治外,需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脂的治疗效果。
- 任福秀赵连成王涛史平田野李瑶谢高强吕滨
-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 我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982~2010年的变化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中老年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对不同地区的12组35~64岁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每个样本人群调查1000人左右,男女各半,并与"六五"、"八五"、"九五"期间进行的调查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结果显示,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年龄标化的高血压患病率、肥胖率、高血清胆固醇现患率、高血糖现患率男性最高者分别是最低者的2. 3倍、9. 2倍、4. 2倍和11. 3倍,女性最高者分别是最低者的2. 7倍、7. 4倍、3. 0倍和83. 0倍;男性的吸烟率和饮酒率远高于女性。5组人群4次调查资料显示,吸烟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持续降低,肥胖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持续大幅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多数人群中仍持续增加;一半以上的人群高胆固醇现患率在1998年达到峰值后在2010年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对不同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 张林峰王增武陈祚王馨李莹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赵连成
- 关键词: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被引量:110
- 2014年
-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 623人,最终有效数据10 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标准.结果 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P<0.05).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3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5倍,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是正常体重人群的5.1倍.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超过一半为体重超重/肥胖者,且肥胖伴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
- 王增武郝光王馨陈祚张林峰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
- 关键词: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 Rare true-positive outcome of spinal cord monitoring in patients under age 4 years
- 目的 To report some IOM features to the children under age 4 years.方法 A total of 37 children(35.76 months ± 1.47...
- 王树杰仉建国沈健雄田野
- 关键词:MEPSEP
-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风险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索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6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CI:1.220~4.719)和2.940(95%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CI:1.222~3.690)和2.974(95%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 蒋琳琳陈祚张林峰王馨杨瑛郑聪毅亢玉婷邵澜田野王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