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运动病
  • 4篇头低位
  • 3篇失重模拟
  • 3篇卧床
  • 3篇脑电
  • 2篇电图
  • 2篇失重
  • 2篇事件关联电位
  • 2篇秋千
  • 2篇卧床试验
  • 2篇脑电图
  • 2篇脑功能
  • 1篇低频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对心
  • 1篇血管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变化
  • 1篇生理反应
  • 1篇失重条件

机构

  • 10篇航天医学工程...

作者

  • 10篇吴建平
  • 5篇阎晓霞
  • 4篇童伯伦
  • 4篇裴静琛
  • 3篇严拱东
  • 3篇段然
  • 3篇魏金河
  • 2篇杨玉华
  • 2篇闫晓霞
  • 2篇赵仑
  • 1篇刘振秀
  • 1篇王秀荣

传媒

  • 8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3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倒视诱发运动病及其适应效应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观察倒视诱发运动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特点,为从反应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改进运动病易感性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12名,每人做:①倒视加头动试验:戴倒视镜面对视野做规定的头动,有明显恶心感即终止。在不同的日期重复该试验5次。②平行秋千摆动试验:秋千的摆长6m,摆角45°。出现明显的恶心感即终止。秋千试验在倒视头动系列试验前、后一周各做1次。根据头动套数、摆动时间和症状分值,分别计算两种运动病的敏感性指数(MSSI)。结果①倒视运动病发生率为83.3%。主要症状为头晕和恶心综合征。②在重复倒视头动试验中的MSSI均值逐次增加,有明显的适应效应。③倒视试验后秋千试验的MSSI值比前一次的值有所提高,表现出适应性由倒视刺激向秋千刺激的转移现象。④倒视加头动与平行秋千诱发运动病敏感性比较,两者有明显的一致性;而运动病的敏感性与适应性之间无明显一致。结论倒视诱发运动病敏感性与基础的秋千运动病敏感性基本一致。人体对重复倒视刺激有明显的适应效应,并有一定的可转移性。倒视加头动刺激方法简便易行,是检测个体运动病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较好方法。
童伯伦裴静琛阎晓霞吴建平
关键词:运动病
模拟失重条件下与视觉注意关联的脑电位变化被引量:7
1996年
为研究模拟失重对脑功能状态的影响,在9名正常被试者中比较了头低位倾斜(HDT-模拟失重)和头高位倾斜(HUT,对照)条件下视觉选择反应的事件关联电位(ERPs)。主要结果为:靶和非靶闪光信号均引起显著的正慢电位;与HUT比较,在HDT条件下额区的正慢电位幅值显著下降且在非靶反应中更为突出。由于上述正慢电位可能与视觉选择反应中的注意过程有关,本文结果表明,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脑的功能状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注意过程中主动抑制活动的减弱。
魏金河严拱东赵仑段然肖锋李大琛吴建平
关键词:失重模拟脑功能事件关联电位
极低频磁场刺激对心算脑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1995年
为探讨极低频磁场(ELMF)对脑功能状态影响的特点,在6名18~20岁健康男性青年中,比较ELMF刺激前后连续和选择心算的行为效果和事件关联电位(ERPs)。结果发现:在第一次刺激后心算正确率显著提高,ERPs中正慢电位(特别是后脑区)亦显著增强;但第二次ELMF剌激后心算正确率和ERPs均出现逆向变化。这表明所用的ELMF刺激可以改善脑功能状态,并可通过ERPs波形变化反映出来,且提示:刺激的效应与脑的基础状态有关。
魏金河严拱东吴建平段然赵仑
关键词:磁场磁效应脑功能事件关联电位
脑电比功谱及其计算方法被引量:1
1994年
针对目前脑电功谱计算中因方法不同而造成的彼此间结果难以比较的状况,本文提出了脑电比功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脑电比功谱即脑电信号的功率在单位频率(每赫)上的分布。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脑电幅值的规范化处理;(2)用快速哈特莱或富氏变换求出与所选样本长度有关的各频率节点上的功率值;(3)通过积分处理求出单位频率上的功率;(4)进行对数变换将功率值以dB表示;(5)校正平均功率水平。对模拟白噪信号及两类典型脑电信号的比功谱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为不同条件下的脑电功谱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手段。
魏金河吴建平严拱东段然
关键词:脑电图频谱分析
磁穴-按摩防治头低位秋千诱发运动病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磁穴和按摩是传统的中医疗法。本实验采用头低位(10°)躺卧1h后平行秋千摆动方法诱发运动病,观察16名年轻被试者用磁穴-按摩防治秋千诱发运动病的效果。每一被试者做两种秋千试验:对照试验和防治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拉丁法排列顺序和双盲法,两次试验间隔5~7天。根据被试者所耐受的秋千摆动时间和运动病症状程度,综合确定个体的运动病稳定性指数(MSSI)。在两种试验中都记录了胃电图和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磁穴-按摩可明显提高被试者对头低位秋千诱发运动病的稳定性,MSSI平均增加28.3(p<0.01),防治有效率为62.5%。其中,具有中等以上稳定性被试者的防治有效率达71.4%。在运动病症状出现时有胃电幅度增大和皮肤温度降低的趋势,这可作为评价运动病的辅助指标。
童伯伦裴静琛闫晓霞吴建平余和琫朱天威
关键词:失重模拟运动病经络磁场疗法
头低位卧床条件下人体自适应特征的系统学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40名健康男性青年,分5批参加了头低0~6°、卧床8~23天的实验。卧床前、中、后,分别观察分析了16~28项生理、生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宏观、整体的系统学分析。对每名受试者,均可提供70%以上信息的2~4项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有的众多观测指标。整个人体系统的机能状态,可由此2~4项综合指标所构成的低维系统相空间中的生理机能状态点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来反映。各个人体系统在卧床中自适应的系统结构特征,可通过综合指标所反映的主要生理意义去了解。同时,生理机能状态点运动的轨迹、方向、距离、振荡和涨落情况,存在着个体差异,反映了卧床中人体系统调节品质的优劣和恢复程度等。
余和琫阎晓霞徐立华吴建平
关键词:卧床试验
秋千诱发运动病自发脑电的变化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对11名健康男性青年(19—24岁)秋千诱发运动病过程中自发脑电连续记录并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出现运动病症状后,11名被试者脑电图都有显著改变。其中8人以脑前部(额、中央)θ频段(4.0~7.75Hz)的积分值显著上升为主,并且其变化与运动病症状得分(SS)有一致性趋势,但其α频段(8.0~11.75Hz)积分值没有显著性下降。这8人中有5人出现了θ节律性爆发;另外3人则以脑后部(枕、顶)α频段的显著下降为主,其变化与SS值没有明显的一致性,θ频段没有显著性改变。脑电θ及α节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运动病症状的程度。脑电图的上述变化结合运动病时出现的困倦、四肢无力等症状可以推测,运动病发生时大脑网状结构和皮层的兴奋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吴建平童伯伦余和璋闫晓霞裴静琛
关键词:运动病脑电图功率谱
头低位-6°卧床生理变化动态特征被引量:5
1991年
观察了6名19~21岁男性健康受试者,头低位-6°卧床8天生理生化指标昼夜节律特性的变化。结果:心输出量、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日平均水平显著下降;外周阻力、尿中的Na^+、K^+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卧床使心血管功能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水盐代谢紊乱。从心输出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之间的中度正相关关系,可以推测去甲肾上腺素对卧床期心输出量的调节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阎晓霞余和琫刘振秀杨玉华王秀荣吴建平
关键词:卧床试验生理反应昼夜节律失重
头低位(-6°)卧床对心血管指标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1991年
受试者为6名19—21岁健康男性。进行了头低位(-6°)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每搏量(SV)、每分量(CO)、脉压(PP)和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下降(P<0.05),外周阻力(PR)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平均动脉压(MP)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波动范围加大,每日最高峰出现的时间紊乱,有序化程度降低。各指标的生理节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输出量与NE之间存在着中度正相关关系。
阎晓霞余和琫杨玉华吴建平
关键词:卧床实验失重
头低位倾斜条件下运动病易感性的变化被引量:2
1996年
用头低倾斜位(-10°)模拟失重时的心血管效应,观察和比较了16名健康青年被试者分别在平卧和头低位两种体位下,平行秋千摆动诱发运动病易感性的差别及头低位1h期间的反应症状;在实验前、中、后测试了心输出量、心率和血压。结果表明,头低位下的秋千运动病易感性比平卧位明显增高(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头低位1h期间,有56%的被试者出现头部不适反应症状,秋千运动病易感性的增高比没有头部不适症状的被试者更为显著。可以认为,在头低位倾斜时的运动病试验可以暴露那些对体液头向转移适应性差,从而影响运动病易感性的人.
童伯伦裴静琛阎晓霞吴建平
关键词:失重模拟头低位倾斜空间运动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