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珏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向Glenn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双向Glenn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双向Glenn手术4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49(24.6±8.5)岁。术前诊断包括功能性单心室(FSV)14例,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1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7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5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3例,三尖瓣闭锁(TA)2例。合并中度及以上房室瓣反流(AVVR)20例。右侧双向Glenn手术34例,双侧双向Glenn手术8例。2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2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他合并畸形矫治包括Ebstein畸形矫治7例,房室瓣置换7例,房间隔造口3例,动脉导管结扎3例,主-肺动脉侧枝结扎术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1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9.5%。FSV和中度及以上AVVR是死亡的高危因素。血氧饱和度(Sp O2)从术前的78.8%±11.2%提高至出院时的89.3%±6.6%,P<0.05。随访时间6~132(41.4±33.1)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1.9±0.4)级vs.(2.7±0.5)级,P<0.05]。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Glenn手术是可行的,虽然早期死亡率较高,但是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提高患者的Sp O2,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FSV和中度及以上AVVR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行Glenn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 杨珏陈寄梅何标川岑坚正温树生许刚崔虎军聂志强庄建
-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手术单心室
- 内科与外科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连续接诊的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符合我中心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其他患者则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组)。结果纳入患者127例,其中男112例、女15例,年龄(53.6±13.0)岁。85例(66.9%)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余42例(33.1%)患者接受了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90.4%,内科治疗组为74.3%(P=0.010)。在内科治疗组,主动脉最大直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45 mm或最大IMH厚度(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8 mm的患者,其与IMH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01)。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IM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在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成熟的中心,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 杨珏于长江李欣陈泽锐肖飞孙图成范瑞新
-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外科治疗内科治疗
- 全胸腔镜Warden手术被引量:1
- 2016年
- 在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约10%为上腔型ASD,其中90%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至上腔静脉(PAPVC)。为了同时矫治上述两种心内畸形,Warden等在右上肺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的远心段离断上腔静脉,做上腔静脉断端和右心房的吻合,将残余上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隔人左心房,即Warden手术。
- 杨珏张晓慎陈寄梅刘菁郭惠明曾庆诗雷迁钟执文王昭慧
- 关键词:全胸腔镜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上腔静脉心内畸形ASD
- 顺行与逆行性脑灌注对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脑保护的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术中使用两种脑灌注方式下脑保护的效果,优化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顺行性脑灌注(37例)和逆行性脑灌注(24例)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脑氧饱和度监测和脑损伤标记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的差异。结果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后患者顺灌组和逆灌组发生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7、1例,永久性脑损伤各1例,两组死亡分别为2、3例。顺行性脑灌注组和逆行性脑灌注组患者除近红外线光谱脑氧饱和度监测数据,其他观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性脑灌注与逆行性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中对脑保护具有相近的效果。
- 李欣杨珏于长江孙图成范小平范瑞新
- 关键词:脑保护灌注方式脑氧饱和度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导致A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ICU-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诊断为ATAAD并行外科手术的47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等数据,根据ICU-LOS是否超过8 d,将患者分为ICU-LOS≤8 d组(273例)和ICU-LOS>8 d组(204例),使用PSM法均衡两组临床特征。应用LASSO回归筛选与ICU-LOS延长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所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与ICU-LOS之间的比值比(OR),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RCS曲线分析ICU-LOS延长与院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PSM后,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血糖、心血管手术史、马方综合征(MFS)、白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D-Di)、血清肌酐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史(CABG)、主动脉交叉夹闭(ACC)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S、BMI、WBC、CPB时间和D-Di是引起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DCA结果表明,当风险阈值约为0~0.7时,Nomogram模型可以对ICU-LOS做出有效的临床决策。RCS结果显示,院内死亡风险在8 d左右保持稳定(P<0.001)。当ICU-LOS>8 d时,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院内死亡的预测风险比为1.02。结论MFS、BMI、WBC、CPB时间、D-Di是ATAAD患者ICU-LOS延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TAAD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事件与实际事件的一致性较高。作为缩短TAAD患者住院时间的工具,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李晨曦王秋吉杨珏李欣范瑞新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连续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并行外科手术的34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并建立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中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价并进行10倍交叉验证。结果术后发生不良事件104例,死亡24例,发生率分别为30.4%和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以下变量被纳入模型:年龄、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120 U/L、室间隔厚度≥12 mm、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250 min、延迟关胸,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0.755(95%CI:0.686~0.823),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发现,观测值和预测值的分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94,df=8,P=0.47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0.561~0.867),该组Hosmer-Lemeshow检验得出P=0.460(χ^(2)=7.735,df=8)。10倍交叉验证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0.507~0.84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7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能够成功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预测效能满意。
- 王秋吉杨珏邝俊涛冯玮琪于长江范瑞新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外科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40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随访结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7(26.3±11.0)岁,根据手术前后上下肢平均压差的变化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术后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2~36个月,术后上下肢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缩小。至出院时仍有6例患者存在高血压,需要持续药物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手段。合并心内畸形者应用解剖外旁路转流技术同期手术处理主动脉缩窄安全、有效。
- 于长江杨珏李欣范瑞新陈寄梅庄建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解剖外旁路端端吻合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