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克勤

作品数:7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稻
  • 5篇性状
  • 5篇数量性状
  • 4篇数量性状座位
  • 3篇基因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互作效应
  • 2篇QTL
  • 1篇性状基因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幼苗
  • 1篇育性
  • 1篇育性恢复
  • 1篇育性恢复基因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7篇张克勤
  • 6篇庄杰云
  • 5篇郑康乐
  • 4篇戴伟民
  • 3篇沈波
  • 2篇段彬伍
  • 2篇蔡润
  • 1篇吴季荣
  • 1篇张秋英
  • 1篇夏奇清
  • 1篇盛晨霞
  • 1篇金千瑜
  • 1篇程式华
  • 1篇孙成效
  • 1篇李广贤
  • 1篇樊叶杨
  • 1篇屠国庆
  • 1篇禹盛苗
  • 1篇欧阳由男
  • 1篇梁国华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Journa...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测定水稻硅含量的一种简易方法被引量:58
2005年
介绍了一种简易的测量水稻硅含量的方法,其主要特点为准确、方便、能批量化测定水稻硅含量。以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两次重复,共498个株系的谷壳、剑叶和茎秆为材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每份材料测定2份样品,两次测定结果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54、0.97026和0.98848。取10份代表性样品进行了高温碱熔解法的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度一致,r=0.9993。
戴伟民张克勤段彬伍孙成效郑康乐蔡润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硅含量
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QTL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QTL分析研究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的遗传控制。【方法】以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2003和2004年应用两重复试验测定亲本和各株系的茎秆和剑叶硅含量,应用由240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检测数量性状座位(QTL)。【结果】所分析的两个性状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并呈现出以基因型控制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和环境影响为辅的特点。经WindowsQTLCartographer2.0分析,检测到3个茎秆硅含量QTL、6个剑叶硅含量QTL和2对控制茎秆硅含量的QTL间互作,它们分布于1、3、5、6、7和12等6条染色体的8个区间,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3.4%~11.8%,联合贡献率为16.8%~29.2%。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群体中实际上可能存在更多的控制茎秆和剑叶硅含量遗传变异的QTL,但其效应大小可因环境条件和性状测定参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既定条件下、对于既定性状,部分QTL因达不到给定的显著水平而得不到检测。【结论】控制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性状遗传变异的QTL数目较大、单个QTL的效应一般较小;同一基因组区间常常表现为同时控制不同性状,其作用方向稳定而显著性、效应值和贡献率则变异较大。
吴季荣戴伟民张克勤段彬伍郑康乐蔡润梁国华庄杰云
关键词:SATIVA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QTL分析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剖析。应用由24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含207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考察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a和b的含量,采用QTLMapper1.6统计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分析。在4个标记区间共检测到控制不同叶位叶绿素a、b含量的8个QTL,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96%~9.77%,其中2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检测到9对影响叶绿素a、b含量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其中1对具有显著的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与该群体产量性状QTL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每个产量性状都有QTL与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位于相同的染色体标记区间。
沈波庄杰云张克勤戴伟民鲁烨傅丽卿丁佳铭郑康乐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叶绿素含量环境互作效应上位性分析
水稻幼苗中胚轴长度QTL及与Fe^(2+)浓度的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4个浓度的FeSO4处理下发芽,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QTL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分别在1、2、3、4、5、6、7、8、9、11、12等染色体上定位了27个控制中胚轴长度的QTLs,其中在第1、5、9等3条染色体上定位了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s。在CK和FeSO41.79mmol/L浓度下,在第5染色体长臂相邻区间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本密阳46,它能使中胚轴伸长0.042cm(CK)、0.172cm(1.79mmol/L),贡献率分别为4.3%和11.4%;在高浓度FeSO4(7.16mmol/L和14.32mmol/L)下分别在1、5、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4个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3.5%~10.4%,3个QTL中来自于母本珍汕97B的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24~0.046cm,1个QTL来自父本的增效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33cm。同时在第5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与Fe2+互作效应的QTL1个。
欧阳由男张秋英张克勤禹盛苗庄杰云金千瑜程式华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
应用微卫星标记定位水稻恢复系密阳46的主效和微效恢复基因被引量:19
2005年
应用由70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测交群体,针对水稻第10染色体和第1、11染色体短臂构建了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检测到控制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4个QTL,其中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下部的Rf4具有主效效应,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的Rf3具有较大效应,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处的qRf10和第1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的qRf11表现出微效作用。研究还表明,在主效基因Rf4存在时,其他3个基因仍具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但在Rf3和Rf4同时存在时,qRf10和qRf11的效应不明显。
李广贤屠国庆张克勤姚方印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育性恢复基因微卫星标记基因定位
水稻剑叶角度与主穗产量的遗传剖析被引量:18
2008年
理想水稻株型的选育与高产育种密切相关,而剑叶角度则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稻中控制剑叶角度及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更好地为高产制繁种目标服务。通过应用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含25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剑叶角度及主穗产量等5个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分布于染色体1、2、3、5、6、9、10、11。这些QTL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3.46%~25.64%之间。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5个性状的QTL,其中控制剑叶角度的两个QTL;在第2、3、9、10、11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各一个QTL;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3个QTL;1个每穗实粒数和2个每穗实粒重的QTL分布于第6染色体上。多个区间表现出对两个性状的显著作用,其中第1染色体2个,第6染色体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较小的剑叶角度可通过提高结实率进而显著增加产量。
张克勤戴伟民樊叶杨沈波郑康乐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水稻叶片性状和根系活力的QTL定位被引量:23
2003年
应用由 2 4 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 97B 密阳 4 6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及其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检测控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的 5个形态性状和控制根系伤流量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 (QTL)。在 9个标记区间检测到控制叶片形态性状的 2 4个QTL ,LOD值为 2 9~ 11 8,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为 4 0 %~ 32 5 % ;分别检测到 5 6对和 4对控制叶片形态和根系活力的上位性互作 ,绝大多数互作发生在 2个不表现加性效应的座位之间。与该群体产量性状QTL的研究结果相比较 。
沈波庄杰云张克勤夏奇清盛晨霞郑康乐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叶片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