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干旱
  • 2篇低涡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潜热
  • 2篇潜热释放
  • 2篇西南低涡
  • 2篇干旱监测
  • 2篇暴雨
  • 2篇WRF模式
  • 2篇值模拟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面辐合线
  • 1篇东南
  • 1篇冬小麦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灾害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江苏省气象服...

作者

  • 11篇陈鹏
  • 2篇郑有飞
  • 2篇吴荣军
  • 1篇魏建苏
  • 1篇王云龙
  • 1篇林永辉
  • 1篇苗峻峰
  • 1篇刘茜
  • 1篇徐海明
  • 1篇曾燕
  • 1篇李娜
  • 1篇邱新法
  • 1篇孙燕
  • 1篇程思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土壤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50a近地面风速及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江苏省12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日风速、气温等资料,对12个站点资料进行分类,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分析江苏地区50a近地面风速的时空分布以及月循环、季节循环、年内、年际、年代际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a来风速呈下降的趋势;沿海站的风速大于内陆站的风速,但是其下降速率小;乡村站的平均风速比城市站高出0.4m/s左右,下降速率也略大;夏季海陆站、城乡站的风速差较小,冬季较大;强风天数的变化与平均风速的变化类似。
程思陈鹏苗峻峰
关键词:气温
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中的海洋响应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中的海洋响应。【方法】利用中尺度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超强台风“利奇马”,结合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哥白尼全球海洋物理再分析资料,分析台风在快速增强过程中的海洋响应。【结果】在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中,海表面温度呈下降趋势,约-1.3℃/d,且降温范围向周围扩大;热带气旋路径区域海平面高度呈负异常;台风内核热带气旋热势(Tropical Cyclone Heat Potential,TCHP)显著降低,而在远离台风路径的地区TCHP会增加;海表盐度呈下降趋势,在快速增强结束时达到最低;台风中心附近出现正负速度中心交替现象,呈弧形分布向周围传播,最终消散。【结论】海表面温度和海平面高度负异常会减弱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快速增强过程导致的TCHP负异常也会抑制台风增强过程的发展;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前后台风内核、外围海域TCHP下降率不一致,外围的下降率在快速增强前大于内核;海表盐度的下降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强风有关。快速增强期间内核TCHP下降率达到最大,与海表温度、盐度以及海表面风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陈鹏陈鹏常舒捷
关键词:WRF模式数值模拟
地表蒸散的遥感估算模型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蒸散是地表水热交换的主要过程,其空间特征差异明显,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区域蒸散估算成为现实。本文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法的单层与双层遥感蒸散模型,并对这2类遥感模型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和比较。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得到发展和应用的大气-陆地交换反演模型(ALEXI),阐述其主要结构、特色和过程。该模型通过耦合双层能量平衡模型(TSEB)和简化边界层模型,减少以往模型对台站气象数据的依赖,明显提高区域蒸散估算精度。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蒸散胁迫指数(ESI)具有很强的区域干旱监测能力。在今后研究中,多元遥感数据融合技术、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与遥感蒸散模型的结合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郑有飞陈鹏吴荣军Xiwu ZhanChristopher HainJicheng Liu
关键词:蒸散遥感能量平衡干旱监测
一次川东南暴雨过程中低涡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中日合作JICA项目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对2008年6月30~7月1日发生在川东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涡旋和中尺度...
陈鹏
关键词:西南低涡地面辐合线潜热释放位涡
文献传递
能量指数法在黑龙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MODIS产品资料,结合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就能量指数法在黑龙江省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能量指数法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热惯量法和植被供水指数法,同时该方法还解决了其他方法不能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的问题,适用于各种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及各种土层深度的干旱监测。同时,运用多年资料分时、分层建立了基于能量指数法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在50cm深度时最好,20cm深度次之,10cm深度稍差。此外,模型在2009年黑龙江省干旱监测应用中的效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黑龙江省旱情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过程。
郑有飞刘茜王云龙吴荣军陈鹏
关键词:干旱监测
城市干旱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10年
文章利用科学、系统的观点全面分析了城市干旱的特征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城市干旱的定义。通过综合评估干旱对于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风险管理方法,针对城市干旱风险具体情况,为控制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为今后开展防旱减旱工作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陈鹏邱新法曾燕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青藏高原平流层臭氧谷形成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43年(1979-2021年)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42年(1980-2021年)全球再分析资料两种臭氧浓度数据,并结合南亚高压、平均海表温度和环流场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上空的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臭氧时空分布以及臭氧谷双心结构形成机制。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发生臭氧损耗,又称青藏高原臭氧谷,呈双心结构。研究表明,典型厄尔尼诺对于青藏高原UTLS区域臭氧损耗有促进作用;典型拉尼娜影响则相反,臭氧损耗减弱。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下,次年西太平洋海温异常负值,在200 hPa高度上形成罗斯贝波向西输送至印度洋,最后加强青藏高原背后的孟加拉湾槽,使得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风场转移空气从对流层到平流层下层,同时南压高压加强,所控制的范围臭氧柱总量纬向偏差(TCO^(*))较多年异常偏小,臭氧含量减少。相比之下,在拉尼娜气候影响下,西太平洋海表异常升温,最后使得青藏高原上空气流下沉,风场从平流层吹向对流层,南压高压减弱导致TCO^(*)值较多年异常偏大,臭氧含量增加。因此,厄尔尼诺会加强对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影响,而拉尼娜会减弱对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影响。
陈鹏陈鹏景国乐常舒捷
关键词:青藏高原ENSO
2013年初江苏连续性雾-霾天气的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15年
利用FNL资料、污染物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月12—16日江苏地区的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变化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配合稳定少动的地面气压场为雾-霾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和较低的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大和PM_(2.5)、PM_(10)的浓度的变化为雾-霾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雾-霾期间低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混合层高度与AQI呈反相关关系,当混合层高度越低,AQI就越高,污染就越严重,能见度就越差;相对湿度的升高和PM_(2.5)在污染物颗粒中的富集,是导致能见度下降和持续污染的首要原因,而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是污染物颗粒被快速清除的重要动力机制;影响南京的污染物来源为:黄海、安徽地区、北方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的局地污染。
于庚康王博妮陈鹏黄亮谢小萍
关键词:能见度后向轨迹
WRF模式对江苏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NCEP最终分析资料,使用WRF模式模拟了2008年7月22—23日出现在江苏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降水的区域,对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在这次降水过程中,低空风场切变线和冷空气以及与高空急流的合理配置加强了强降水区垂直环流的发展,使降水区对流发展;而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特征也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这次过程的水汽输送在850hPa上最强,850hPa的强水汽输送是产生强降水必需的水汽条件;从能量方面看,江苏全境都处于K指数高值区,特别是江苏中北部有相当高的能量聚集,为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低层正中心、高层负值区的分布,螺旋度的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并维持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魏建苏陈鹏孙燕程思李娜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K指数WRF模式
涡度收支与潜热释放对西南低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8年6月30日—7月1日生成于川东南地区的一个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低涡首先出现在850 h Pa上,几个小时后700h Pa上才有低涡生成,850 h Pa低涡的形成与西南低空急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ω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涡度的水平平流项和辐散项对850 h Pa低涡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潜热释放对850 h Pa低涡的形成作用不大;潜热加热是700 h Pa气流不断辐合从而形成低涡的主要因子。干敏感性试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潜热释放对850 h Pa低涡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会导致700 h Pa上气旋性的切变加强辐合从而形成低涡。
陈鹏徐海明林永辉
关键词: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潜热释放暴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