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铁霖

作品数:93 被引量:57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病原
  • 17篇斑病
  • 12篇西瓜
  • 12篇果斑病
  • 11篇生态
  • 10篇基因
  • 9篇中药
  • 9篇瓜类
  • 8篇丹参
  • 8篇药用
  • 8篇植物
  • 8篇生态农业
  • 8篇农业
  • 8篇根际
  • 7篇生态种
  • 7篇生态种植
  • 7篇生物学
  • 7篇病菌
  • 7篇病原鉴定
  • 6篇药材

机构

  • 59篇中国中医科学...
  • 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湖北中医药大...
  • 6篇扬州大学
  • 6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蓟县人民医院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皖西学院
  • 2篇四川省中医药...
  • 2篇海南省农业科...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2篇无限极(中国...
  • 1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91篇王铁霖
  • 32篇郭兰萍
  • 28篇赵廷昌
  • 26篇杨玉文
  • 17篇王升
  • 13篇张燕
  • 10篇池秀莲
  • 9篇黄璐琦
  • 9篇孙柏欣
  • 8篇关巍
  • 7篇董春玲
  • 5篇陈美兰
  • 5篇折冬梅
  • 5篇贺振
  • 5篇杨光
  • 4篇李晓琳
  • 4篇严婉荣
  • 3篇杨健
  • 2篇赵东岳
  • 2篇韩邦兴

传媒

  • 24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植物保护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中国现代中药
  • 4篇中国瓜菜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0篇2022
  • 17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c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以分离自西瓜上的Aac5菌株为例,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rc N基因插入缺失突变体,通过PCR方法和Southern blot验证突变菌株,对突变体进行致病性、致敏性、生长曲线和运动性测定。为明确hrc N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了hrp A、hrc V、hrc U、Lux I、LuxR 5个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致病力和致敏性明显减弱,致病时间延迟,群体感应信号减弱,生长能力明显下降,运动性减弱,互补菌株只能恢复部分功能;5个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均上调,hrc N基因与这5个基因之间均为负调控关系。说明hrc N基因在果斑病菌致病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严婉荣王铁霖杨玉文戴良英赵廷昌
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选取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使用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铁霖
关键词:2型糖尿病拜糖平门冬胰岛素30
西瓜噬酸菌调控因子aryR的基因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以西瓜噬酸菌野生型菌株Aac-5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转录调控因子aryR的全基因缺失突变株,并构建了互补菌株。测定了野生型、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致病性、致敏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运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同时,使用qRT-PCR定量检测了鞭毛基因fliR和fliC以及III型分泌系统功能基因hrpE和hrcN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ryR的缺失降低了Aac-5对西瓜的致病力和运动能力,增强了生物膜形成能力,对非寄主烟草仍具有致敏性。hrpE、hrcN、fliR、fliC基因在突变株中的表达量下调,表明aryR对hrpE、hrcN、fliR、fliC基因均为正调控。综上所述,基因aryR在Aac-5致病过程、运动能力和其他表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田二渊关巍王铁霖黄洋刘堰凤刘博杨玉文赵廷昌
关键词:转录调控因子
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通过分析阳春市境内5个自然杂木林和5个人造龙眼林下阳春砂种植地的生态因子与阳春砂产量的关系,确立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为制定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技术规范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施肥、洒水和清园与阳春砂产量呈正相关,喷药和土壤pH与阳春砂产量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高产区多处在山沟、山涧两旁等水分较为充足的地方,坡度一般小于30°,采光和通风都较适宜;土壤类型一般为砂壤或者壤土;荫蔽度适宜,在50%左右;传粉昆虫资源也较丰富;同时发现各种植地土壤矿质营养含量的丰缺有着较大的差异。说明阳春砂产量是由各生态因子综合决定的。其中适宜光照、水分、通风与合理施肥有利于阳春砂的增产,而杀虫剂的使用和土壤碱化阻碍了阳春砂的增产。过高的荫蔽度、杀虫剂的滥用可能是限制龙眼林下阳春砂产量的主要原因。该研究获得了阳春砂-龙眼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关键技术,为今后指导农户在龙眼林下种植阳春砂奠定了理论基础。
徐杰李明晓苏景汤丽云蒋烨王铁霖何国振郭兰萍
关键词:阳春砂龙眼生态因子
党参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
党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2023年纳入药食同源物质,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党参组是党参亚属下级分类单位,包含12种3变种,其中,大多数植物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党参功效相似。通过概述党参组植物资源、药用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中药党参种质鉴别、栽培、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党参组研究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党参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郑博文杨光陈美兰池秀莲王铁霖程蒙李晓琳李颖胡利峰李娅妮
关键词:党参种质资源栽培育种
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基因组信号肽预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Signal 3.0、LipoP和TargetP对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 axavenae subsp.citrulli AAC00-1菌株基因组中4709个ORFs进行分析,对该病菌基因组中信号肽的数量、长度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预测,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确定其中476个ORFs所编码的N-端有信号肽序列,占全部ORFs的10.10%。信号肽长度为14~48个氨基酸,以20~35个氨基酸居多,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最多。组成信号肽的氨基酸中,非极性氨基酸占47.80%,极性氨基酸占23.04%,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占15.87%,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占8.73%。预测的476条信号肽中,有384条分泌型信号肽(SPI),40条脂蛋白型信号肽(SPII),51条TMHI型信号肽和1条CYT型信号肽。在分泌型信号肽中,有96个信号肽具有RR-motif的保守区段。
王铁霖严婉荣闫莎莎杨玉文赵廷昌
关键词:信号肽
瓜类及蔬菜等植物病原细菌抗铜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铜素杀菌剂是一类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然而由于此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增强。对近几年阐述较为清晰的几种细菌的抗铜机制进行概述,主要包括Cop系统、Cut系统、Pco系统、Cus系统、P型ATP酶排出系统、非ATP酶排出系统和多聚磷酸盐参与的铜外排系统,旨在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抗铜机制研究和科学使用铜素杀菌剂提供参考。
李强杨玉文孙柏欣王铁霖赵廷昌胡俊
关键词:杀菌剂
一株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获得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JD001的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10421。本发明的菌株JD001为从西瓜产区的土样中分离并保藏...
赵廷昌孙柏欣杨玉文关巍王铁霖董春玲
文献传递
红景天内生放线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抗药性标记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从红景天中挖掘出具有抑菌效果的内生放线菌,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开发新的成员。【方法】从红景天根茎接合部位分离内生放线菌,并采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测定拮抗活性最强的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抑菌谱;同时,为了评估活性最强的菌株与杀菌剂混配使用的可能性,研究了其对常见杀菌剂的抗性。【结果】分离出的19株红景天内生放线菌中有7株具有拮抗活性,其中,Hj3的活性最强且对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初步鉴定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Hj3在高浓度的啶酰菌胺、多抗霉素、萘啶酸和氨苄西林下均可正常生长。【结论】Hj3在防治常见植物病害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史晓晶王铁霖于春艳高磊
关键词:拮抗抑菌谱抗药性
地黄花叶病毒河南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023年
为探究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在河南地黄上的发生与分布及其基因变异情况,从河南温县中草药园采集若干疑似受病毒侵染而呈现出花叶、枯萎等症状的地黄样品,用酚仿法提取地黄样品总RNA,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地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片段,经过回收纯化后,克隆至pMD19-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随机挑选4个阳性单克隆测序,最后将结果与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发布的不同地区ReM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构建基于CP^(ReMV)核苷酸序列的ReMV不同地区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ReMV河南分离物的CP基因,将该序列上传至NCBI后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OM964874;通过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该分离物与郑州、山西、韩国报道的ReM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相近传染源,而与美国、日本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与此一致。综上,这一研究扩大了ReMV群体的传播范围,丰富了其基因信息,为揭示ReM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冯陈尉李正刚郭枭庄新建丁诗文董卓倬贺振王铁霖张坤
关键词:外壳蛋白基因克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