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翠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平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女性
  • 3篇张爱玲小说
  • 3篇倾城之恋
  • 3篇现实主义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多余人
  • 2篇异化
  • 2篇诗歌
  • 2篇女性视角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学评论
  • 2篇魔幻
  • 2篇魔幻现实主义
  • 2篇教学
  • 2篇孤独
  • 2篇孤独精神
  • 2篇古代文学
  • 2篇国文

机构

  • 18篇平原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张翠萍

传媒

  • 6篇新乡学院学报
  • 3篇平原大学学报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洛阳师专学报...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商隐诗歌的苦情特征
1998年
张翠萍
关键词:诗歌古代文学文学评论苦情《无题》《春雨》
“饥饿艺术家”个案分析
2001年
卡夫卡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寓言性世界。《饥饿艺术家》中那个艺术的殉难者形象其实是一个象征 ,他饿死笼中的深刻寓意是精神上的饥饿。由此 ,卡夫卡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以及人的生存窘境 。
张翠萍
关键词:文学创作饥饿艺术家寓言文学评论
“多余人”新解──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形象浅论被引量:2
1999年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一组独特的文学形象,是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转型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一批优秀贵族知识分子。今天重新解读“多余人”意义重大。“多余人”其实并不多余,他们不仅丰富了19世纪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不仅为文学史、也为人类思想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翠萍
关键词:多余人批判现实主义社会转型期
外国文学开放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外国文学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提出在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应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改革考试方法,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新的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外国文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翠萍
关键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郁达夫与“零余者”
1998年
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转型期的优秀知识青年无一不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苦苦地寻找着民族的出路。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他们叛逆的悲剧命运。“零余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群,最具代表性的是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里的主人公们。因此,人们往往把郁达夫与“零余者”相提并论,然而郁达夫并不就是“零余者”。他笔下的“零余者”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也不尽相同。
张翠萍
关键词:零余者多余人半封建半殖民地自叙传俄国文学知识青年
全文增补中
从于连形象解读《红与黑》被引量:1
1997年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一个18岁出道,23岁上断头台的悲剧典型形象于连·索黑尔。有论者说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也有论者说他是反叛的英雄。就作品《红与黑》而言,有人以它深刻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天主教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反动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风尚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形势。
张翠萍
关键词:司汤达玛蒂尔德法国人反动本质个人主义
《倾城之恋》的女性视角被引量:1
2006年
张爱玲的末日意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说李鸿章之女李菊耦与清末名流张佩伦的婚恋经过曾朴小说《孽海花》的描述,而一度成为古典“才子佳人”模式的近代翻版,那么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作为清朝遗少则已丧失了存在价值,只能做清王朝活的殉葬品,母亲黄逸梵不甘陪葬,远走欧洲,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娜拉。幼儿期母亲的“缺席”从根本上损伤了张爱玲最基础的信赖感,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张翠萍
关键词:《倾城之恋》女性视角倾城之恋精神创伤平凡生活传奇世界
从《简爱》的圣经情结看其女性主义观被引量:5
2006年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寻求安慰和解脱的主要途径是借助富于宗教意味的想象,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历经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与圣经的原型意象遥相呼应。小说《简爱》既有鲜明的基督教意味,又有深厚的反基督教色形,蕴含着十分浓郁的圣经情结。同时《简爱》又体现出自觉的女性意识,印证了“女性和神和耶稣基督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弱者处境使她们渴望将自己的有限生命与一种超自然神力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女性自身的自爱自立。
张翠萍
关键词:圣经情结女性意识女性主义
行走的风景——评《最后的守望》、《空的那些》和《红袖添香》
2006年
在牧野作家群中,王春花、尚新娇、张卫红三位女散文家的作品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王春花的《最后的守望》隽永大气,尚新娇的《空的那些》婉约清新,张卫红的《红袖添香》绚丽优美。女性意识的自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她们创作文本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之进行审视和探讨。
张翠萍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视角
止于苍凉——谈张爱玲的散文风格
1997年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1921—1995)是四十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其祖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外曾祖父是清王朝大臣李鸿章,与汪伪政府的宣传次长,文化汉奸胡兰成的婚恋使得这位乱世的天才女,废墟上的罂粟花,充满了诱惑与神秘。有关张爱玲的传奇近年在大陆愈来愈热,九五仲秋前在海外的悄然离世使谜一样的张爱玲越发引人注目。张爱玲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位女作家。她没有庐隐、肖红的大苦深仇,勇毅地去叛逆反抗,沉醉于不平静的内心挣扎;她没有冰心、绿漪的闺秀气,只在礼教范围内歌颂母亲、孩子和自然;她也不同于凌淑华,笔下一位温柔可人的中年太太,偶尔开开小玩笑,但终究不会有丝毫过形的浪漫;与丁玲、沅君这类自由新女性就更不同了,干脆高喊着自由恋爱。
张翠萍
关键词:散文风格现代女作家新女性汪伪政府张佩纶胡兰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