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磁过滤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制备C/C多层类金刚石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S i基体和GCr15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DLC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薄膜结构特征;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C多层DLC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台阶仪测试薄膜厚度;利用纳米硬度仪测试薄膜纳米硬度;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C/C多层DLC膜在大气下的摩擦性能评价,同时比较了单层DLC膜、TiN膜和C/C多层DLC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C/C多层DLC膜表面光滑、致密,厚度达0.7μm,硬度高达68 GPa,与S iC球对摩时的摩擦系数为0.10左右,耐磨性明显优于单层DLC膜和TiN膜.
- 沟引宁孙鸿黄楠张文英冷永祥
- 关键词:摩擦磨损性能
- 磁过滤真空弧源沉积C/C多层复合膜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复合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Ra-man光谱对薄膜的结构进行表征;C/C多层膜大气下的摩擦损性能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用洛氏压痕法研究了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C/C多层复合膜为类金刚石结构。它与SiC球大气下的摩擦系数为0.10左右,其摩损性能由于多层膜的引入而显著提高。Ti过渡层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膜基结合力。
- 沟引宁黄楠孙鸿张文英冷永祥
-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RAMAN光谱
- 超硬超厚类金刚石薄膜合成研究
- 采用过滤真空阴极直流弧源(FilteredCathodic Vicuum Arc Deposition,FCVA)方法沉积超硬(>6000HV)超厚(微米级)的DLC/DLC多层薄膜.通过显微硬度、内应力测量、XPS等方...
- 张文英黄楠孙鸿冷永祥杨文茂陈俊英
- 关键词:DLC类金刚石薄膜
- 文献传递
- SmBiO<sub>3</sub>和YBiO<sub>3</sub>缓冲层的化学溶液沉积法快速制备及机理研究
- 本论文以SmBiO3和YBiO3为代表,在钇稳定氧化锆(YSZ)或铝酸镧(LAO)基底上研究探索了REBiO3缓冲层薄膜化学溶液沉积(CSD)的快速制备工艺,并对其外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根据固态分解原理,将挥...
- 张文英
- SmBiO3和YBiO3缓冲层的化学溶液沉积法快速制备及机理研究
- 本论文以SmBiO3和YBiO3为代表,在钇稳定氧化锆(YSZ)或铝酸镧(LAO)基底上研究探索了REBiO3缓冲层薄膜化学溶液沉积(CSD)的快速制备工艺,并对其外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论文根据固态分解原...
- 张文英
- 文献传递
- 超硬超厚类金刚石薄膜合成研究
- 采用过滤真空阴极直流弧源(Filtered Cathodic Vicuum Arc Deposition,FCVA)方法沉积超硬(>6000HV)超厚(微米级)的DLC/DLC多层薄膜.通过显微硬度、内应力测量、XPS等...
- 张文英黄楠孙鸿冷永祥杨文茂陈俊英
- 关键词:DLC类金刚石薄膜
- 文献传递
- YBiO_3缓冲层的化学溶液沉积法快速制备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固态分解原理,提出并验证了名为两步加热法(TSH)的CSD快速制备YBiO3缓冲层的技术方案。研究发现,聚丙烯酸-硝酸盐溶液前驱膜中的溶剂聚丙烯酸可以在40min内完全挥发。得到的无水硝酸盐混合物可以直接在高温下分解,并于1h内在钇稳定氧化锆上外延生长出YBiO3缓冲层,总工艺时间不足2h。测试结果表明,由此制得的YBiO3薄膜表面同样平整、致密,且具有良好的立方织构。两步加热法为涂层导体缓冲层的低成本连续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文英蒲明华朱晓垒周涛欧亚芝李曼雷鸣赵勇
- 关键词:涂层导体缓冲层
- 超硬超厚类金刚石薄膜合成研究
- 2004年
- 采用过滤真空阴极直流弧源(FilteredCathodic Vicuum Arc Deposition,FCVA)方法沉积超硬(>6000HV)超厚(微米级)的DLC/DLC多层薄膜.通过显微硬度、内应力测量、XPS等方法表明,该薄膜显著优于普通单层薄膜.
- 张文英黄楠孙鸿冷永祥杨文茂陈俊英
- 关键词:DLC类金刚石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