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 :健康成年犬 18只 ,分为单纯阻断组 :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 (9只 ) ;人工血管置换组 :切除上腔静脉 ,行人工血管置换 (9只 )。对上腔静脉阻断前后上腔静脉压力的变化、人工血管置换后的病理改变、抗凝治疗及长时间阻断上腔静脉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患者 56例 ,其中肺癌 42例 ,纵隔肿瘤 14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受侵上腔静脉和 (或 )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 :实验犬上腔静脉加奇静脉阻断后 ,上腔静脉系统压力为 (49 2 8± 14 72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高于单纯上腔静脉阻断的 (3 7 83± 1 3 5)cmH2 O (P <0 0 5) ;腔静脉阻断 2h未见脑实质充血及水肿 ;人工血管置换组犬术后 1个月血管腔内壁已有纤维素沉积 ,2个月始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覆盖 ;未应用抗凝治疗情况下血管无附壁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近、远期上腔静脉系统梗阻症状。肺癌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41%、3 9%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 1例死亡。结论 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胸部肿瘤外科手?
- 许绍发刘志东秦明赵立强李福根段勇梁子昆宋小运韩毅
- 关键词:上腔静脉胸部肿瘤人工血管阻断血管外科技术
- 术前化疗对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术前化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总结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切除的263例SCLC的综合治疗效果。比较术前化疗组(A组,n=111例)和术后化疗组(B组,n=96例)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42.16%。A组5年生存率38.25%,B组5年生存46.57%。A组5年生存率Ⅰ期60.15%、Ⅱ期35.70%、Ⅲa期40.16%、Ⅲb期14.29%、Ⅳ期0,A组5年生存率NO-1和N2为40.12%和39.22%。B组5年生存率Ⅰ期61.10%、Ⅱ期50.23%、Ⅲa期42.32%、Ⅲb期26.47%、Ⅳ期0,B组5年生存率N0—1和N2组为51.91%和42.69%。结论术前化疗病例比术后化疗病例有预后变差倾向;SCLC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术后化疗模式不可缺少。
- 段勇白连启龚昌帆阎东杰窦学军
- 关键词:肺肿瘤药物疗法术前用药法
- 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273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手术适应证、肺功能保护、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全组273例.年龄70~85岁,平均77.5岁。Ⅰ期85例,Ⅱ期137例,Ⅲ期51例。肺段和楔形切除17例,单纯肺叶切除(包括双叶切除)158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1例,肺动脉加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6例,全肺切除65例,右肺上叶切除加隆突切除重建4例,右肺上、中叶加隆突切除重建2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43.6%,病死率4.3%,围术期死亡9例(3.3%),其中循环衰竭5例,呼吸衰竭4例,总5年生存率44.2%,Ⅰ期、Ⅱ期、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3.2%、32.6%、15.0%.预后危险因素为:长期大量吸烟(P=0.004)、肺癌Ⅲ期(P=0.013)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P=0.042)。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发生较慢,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结合术中肺功能保护及周密的围术期处理.患者术后可获得相对良好的远期预后,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 刘志东许绍发韩毅秦明李福根段勇梁子昆
- 关键词:肺切除术人肺癌外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功能保护
- 手术加化疗对Ⅰ期肺腺癌长期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术后化疗对Ⅰ期肺腺癌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5年1月手术切除Ⅰ期(Ⅰa+Ⅰb)肺腺癌427例,比较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Ⅰa期1、3、5、10年生存率,术后化疗组为100.00%、92.34%、86.17%、74.82%。单纯手术组为96.63%、88.11%、79.52%、65.85%。Ⅰb期1、3、5、10年生存率,术后化疗组为96.84%、77.99%、69。56%、64.36%。单纯手术组为85.65%、67.11%、59.56%、53.06%。Ⅰa、Ⅰb期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Ⅰa和Ⅰb术后化疗均比单纯手术预后好;Ⅰ期肺腺癌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加术后化疗模式不可缺少。
- 段勇白连启
-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手术药物疗法
- 以重度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误诊防范被引量:1
- 2001年
- 李福根段勇许绍发
- 关键词:肺癌误诊首发症状
- Ⅲ期肺癌不同治疗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Ⅲ期肺癌在不同治疗模式下的远期疗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自1995-2004年10年间1921例不同病理类型的Ⅲ期肺癌患者在不同治疗模式下的远期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同治疗模式下,以手术为主(辅以化、放疗)的综合治疗组606例、单纯手术组317例和非手术组998例,其1、3、5年生存率比较分别为66.0%、62.7%、51.2%;32.3%、21.4%、8.2%和19.3%、13.2%、4.2%。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1、3、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其中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根治性肿瘤切除,同时辅以化、放疗的综合治疗是Ⅲ期肺癌有效的治疗模式。
- 于大平段勇王子彤
- 关键词:肺肿瘤存活率
- 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全组共26 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 例、周围型肺癌5 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置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 例,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 (22/26) 、39% (7/18) 、36% (4/11) 。结论 人工血管置换受侵及的上腔静脉使部分晚期肺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扩大了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推荐应用。
- 许绍发赵立强梁子昆秦明段勇李福根
- 关键词:肺肿瘤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
- 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5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1997年
- 目的对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方法596例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类型、术后生存率和老年患者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87.6%,手术死亡率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随访率90.3%。手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8%、40.1%、34.4%。肺叶切除及袖式肺叶切除的生存率优于全肺切除(均为P<0.01),鳞癌、Ⅰ~Ⅱ期及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优于其它病理类型、Ⅲ~Ⅳ期及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P<0.05或<0.01)。结论病理分期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Ⅲ期患者在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下可以获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应积极开展对老年人肺癌的外科治疗。
- 许绍发李世业支修益赵立强李福根段勇
-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学老年人
-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许绍发刘志东秦明赵立强李福根梁子昆韩毅段勇宋小运
- 该课题研究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以扩大胸部肿瘤外科手术适应症。探讨了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在中晚期肺癌和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技术、方法及其预后。结果,肺癌组随访38例。1年生存率84.6%...
- 关键词:
- 关键词:胸部肿瘤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