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脂氧酶/绿荧光蛋白转染评价PC12细胞损伤后5-脂氧酶核膜移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通过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稳定转染PC12细胞,以可视化方法观察5-LOX在不同损伤后的变化。方法:将带有5-LOX基因的pEGFP-C2质粒及pEGFP-C2质粒(对照),稳定转染至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H2O2和NMDA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5-LOX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野生型5-LOX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转染GFP/5-LOX的细胞内,GFP/5-LOX主要均匀表达于细胞核内;仅转染GFP的细胞GFP表达于胞核和胞浆。OGD和H2O2处理后,分别有50.6%和57.7%细胞的GFP/5-LOX移位到核膜;NMDA处理或仅转染GFP的细胞,未见核膜移位现象。野生型5-LOX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3种损伤处理均诱导核膜移位。结论:稳定转染GFP/5-LOX的PC12细胞,GFP/5-LOX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不同损伤处理诱导的5-LOX核膜移位,有不同的特点。
- 袁玉梅李成檀马振秋彭芳张纬萍魏尔清
- 关键词:PC12细胞发光蛋白质类转染缺糖缺氧N-甲基-D-门冬氨酸
-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普鲁司特调节SK-N-SH细胞分化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激动剂LTD4以及受体1(CysLT1)拮抗剂普鲁司特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维A酸为阳性对照,观察LTD4、普鲁司特、LTD4+普鲁司特诱导SK-N-SH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免疫印迹法观察SK-N-SH细胞CysLT1和CysLT2受体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分化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SK-N-SH表达CysLT1受体和CysLT2受体,CysLT2受体表达较多。形态学结果显示,维A酸、普鲁司特、LTD4+普鲁司特诱导SK-N-SH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有明显的突起生长;而LTD4无明显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和普鲁司特组MAP-2主要分布于胞体;在维甲酸组MAP-2除了分布于胞体外,还分布于突起。普鲁司特增加MAP-2阳性细胞数。结论:CysLT1受体拮抗剂普鲁司特参与SK-N-SH细胞分化的调节。
- 彭芳方三华郑晓亮张纬萍卢韵碧魏尔清
- 关键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白三烯D4
- EGFR基因CA重复多态性与NSCLC中EGFR蛋白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扩散途径,也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
- 赵力彭芳江鑫周韧
- 文献传递
- MMP-26和MMP-7在胃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MMP-26与MMP-7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Envision对120例胃腺癌(60例贲门癌,60例胃窦癌)进行MMP-26和MMP-7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MMP-26的阳性表达率为46.7%,与患者年龄、组织分类中高分化癌,贲门部位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MMP-7的阳性表达率为53.3%,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26的表达增高,提示胃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较低,MMP-7为胃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相关的重要分子学标志。同时检测MMP-7和MMP-26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彭芳陈丽荣
- 关键词: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淋巴转移肿瘤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