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血管球
  • 1篇血管球瘤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拟态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肉瘤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间质
  • 1篇子宫内膜间质...
  • 1篇胃血管球瘤
  • 1篇临床病理学
  • 1篇免疫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3篇张芸
  • 2篇邹亮
  • 2篇高慧淳
  • 2篇周建洪
  • 2篇欧阳莉
  • 1篇朱敏媛
  • 1篇叶璐
  • 1篇揭由坤
  • 1篇刘文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镜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慧淳邹亮周建洪张芸欧阳莉
关键词:肠镜结直肠癌病理
血管生成拟态及MMP-2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M)及MMP-2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8例,运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重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MMP-2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VM是影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而MMP-2(P=0.35)不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VM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揭由坤夏丽娜叶璐张芸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血管生成拟态MMP-2预后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穿插于肌层组织间,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类圆形,胞质红染或透亮。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间、细胞巢团周围及血管周围均见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和vimentin(+)。3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定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表型,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邹亮高慧淳张芸朱敏媛刘文欧阳莉周建洪
关键词: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