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陆霞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病理
  • 5篇病理学
  • 4篇临床病理
  • 4篇临床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分析
  • 2篇眼附属器
  • 2篇眼肿
  • 2篇眼肿瘤
  • 2篇预后
  • 2篇日光性
  • 2篇日光性角化病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学分...
  • 2篇临床病理学特...
  • 2篇结膜
  • 2篇角化病
  • 2篇附属
  • 2篇附属器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陆霞
  • 7篇王玉川
  • 7篇林锦镛
  • 3篇汤欣
  • 1篇刘洋辰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学报
  • 1篇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泪阜部色素痣合并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0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泪阜部色素痣合并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手术切除的色素痣合并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50%),年龄(50.20±19.57)岁,左眼5例,右眼5例,其中7例(70%)为复合痣,3例(30%)皮内痣,未见交界痣,7例复合痣和2例皮内痣可见结膜上皮细胞囊肿;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中,有蒂型7例(70%),无蒂型3例(30%),9例(90%)含结膜杯状细胞,1例(10%)伴有鳞状上皮角化,3例(30%)伴慢性炎症,2例(20%)伴有轻度非典型增生,所有病例未见明显的弹力纤维变性。结论:泪阜部色素痣合并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比较少见,外观易误诊为色素痣恶变或黑色素瘤,临床上应注意甄别,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李静陈陆霞王玉川林锦镛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
结膜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与HPV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结膜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肿物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至2018年收治的18例(18只眼)结膜AK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重新复习所有患者的组织切片,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应用HPV通用引物行PCR检测石蜡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43~79岁,平均60岁;发生于鼻侧16例,颞侧2例;均发生于角结膜缘,肿物侵入角膜内1~4mm,平均侵入2mm;最大直径2.0~8.0mm,平均4.6mm.其中16例临床表现为白色或乳白色、轻度隆起的结节状肿物,边界清楚,周围伴有结膜充血;2例表现为棕黑色肿物,局部呈白色.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结膜上皮增生和鳞状化生,表层细胞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和基底细胞增生,结膜下常伴有日光性弹力纤维变性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患者中15例为肥厚型,2例为色素型,1例为棘层松解型.18例患者肿物标本HPV检测均呈阴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0~10.4年,失访8例,回访到10例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结膜AK是好发于角结膜缘部位的上皮性癌前病变,HPV感染可能不是其致病因素.
王玉川陈陆霞李静刘洋辰林锦镛
2016-2020年世界干眼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近5年世界干眼研究的文献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 SCC)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干眼相关的全球研究趋势进行评估。通过VOSviewer v.1.6.16构建知识图谱,可视化了该领域的出版物、国家/地区分布、国际合作、作者、来源期刊和研究热点。另外,用Cite Space IV来捕获爆发的关键词,探索热点的兴起和没落时间,以发现研究前沿。结果:在2016-2020年间共检索到2 567篇同行评议文章,其中美国是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文献产量最高的机构是日本的庆应义塾大学。Kazuo Tsubota是该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MALemp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OcularSur face是干眼研究中发表文章最多的杂志。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主要是TFOS Dry Eye Workshop II发表的干眼系列报道。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6大类:1)致病机制和病理生理;2)定义和分类;3)流行病学研究;4)治疗;5)继发性干眼;6)诊断。目前的研究前沿是眼痛、瑞巴派特、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手术和泪膜动力学。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国际干眼领域近5年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呈现了最近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干眼研究的前沿主题是眼痛、瑞巴派特、SMILE手术和泪液动力学。
董益赵金荣陈陆霞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分析可视化分析干眼
眼附属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眼附属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A-DLBC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OA-DLBCL患者2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观察OA-DLBC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型特征。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23例OA-DLBCL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3~82岁,中位数为65岁;左眼14例,右眼8例,双眼1例;肿物位于眼眶14例,泪腺2例,泪腺及眼眶3例,泪囊及眼眶1例,结膜1例,结膜及眼眶1例,眼睑皮肤1例;影像学检查可见附属器或眼眶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肿物信号强度与眼外肌或脑灰质接近;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1例,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6例、非GCB亚型17例;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及B细胞淋巴瘤蛋白2基因双表达2例,非双表达21例。18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25~156个月,中位数为48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原发性OA-DLBCL患者5例,继发性OA-DLBCL患者13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5例,ⅢE期1例,ⅣE期12例;随访期间8例患者生存,10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71.4%和41.7%。Log-rank检验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年龄与OA-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χ^(2)=7.448,8.804;均P<0.01);而性别、肿物大小、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和是否有骨侵犯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无关(均P>0.05)。结论 OA-DLBCL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单眼发病率较高,眼眶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分子分型多为非GCB亚型,Ann Arbor分期和年龄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李静王玉川陈陆霞林锦镛
关键词:淋巴瘤眼肿瘤眶肿瘤
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1年
目的分析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1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病例9例。方法回顾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主要指标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结果。病理学资料包括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体积、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46.8±11.0)岁。多数病例病史不超过2个月。眼球突出9/9例,眼球运动受限3/9例。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眼球后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回声均匀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CT检查显示8例肿物位于眼眶后部肌锥内,1例位于肌锥外;肿物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MRI检查3例,显示眶肌锥内肿物呈等T1较长T2信号。肿物外观呈灰紫色或灰黄色,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最大直径10~20 mm。病理特点为附着于血管壁有很多纤细的乳头向腔内生长,乳头轴心为纤维素性或胶原化的纤维组织,乳头表面衬覆有单层、稍肥胖的内皮细胞,其对CD31和CD34呈阳性表达。随诊8/9例无复发,1例术后7年复发。结论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血管瘤性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眼眶后部肌锥内,肿物为单发、边界清楚,局部切除后很少复发。(眼科,2021,30:51-55)
王玉川陈陆霞李静林锦镛
关键词:眼眶临床病理学特点
眼附属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眼附属器SF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总结并分析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依照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SFT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60.0%)、女性14例(40.0%);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23例(65.7%),左眼12例(34.3%)。年龄44(35,54)岁,范围为17~83岁。病程12(6,36)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11年。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流泪等。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以眶上部多见(19例,73.1%)。所有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影像学检查,肿瘤显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流信号。MRI检查显示加权成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加权成像T2WI信号显著增强,呈中高混杂信号。肿瘤长径2.1(1.5,2.6)cm。组织病理学分型:经典型23例(65.7%),巨细胞型2例(5.7%),黏液型8例(22.9%),恶性2例(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均对Vimentin、CD34、STAT6呈阳性表达;21例(60.0%)BCL-2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1.0%~10.0%。按照Demicco风险分层,35例患者均为低风险。术后获取随访资料25例,随访时间88(61,124)个月,范围为2年至14年7个月。2例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眼附属器SFT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缓慢生长的肿块,多数为经典型SFT,影像学表现多样。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较好,可于术后多年复发,需长期密切随访。
李静王玉川陈陆霞林锦镛
关键词:眼肿瘤孤立性纤维瘤预后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与手术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角膜内皮移植(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是针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靶向性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是目前EK最新技术,也称为小切口角膜内皮移植术,从解剖学角度完美恢复了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可更好更快恢复视力,且术后排斥反应显著降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DMEK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具有显著的优点,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最受关注的是供体制备过程中内皮片的丢失、植入受体的展开和位置调整.目前随着手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植入技术不断改进,学习曲线正在逐渐减低,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掌握了该技术.由于角膜材料与手术适应证等限制,目前我国尚无开展DMEK的报道.
陈陆霞汤欣
Nodal在不同侵袭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陈陆霞汤欣王玉川林锦镛
角结膜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断要点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角膜缘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8 年至2015 年期间明确诊断的角结膜日光性角化15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
陈陆霞林锦镛王玉川汤欣
关键词:角结膜日光性角化病鳞状化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