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思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知觉
  • 2篇身体
  • 2篇舞蹈
  • 2篇舞蹈影像
  • 1篇当代哲学
  • 1篇电影
  • 1篇宣言
  • 1篇学术
  • 1篇研究生院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理论
  • 1篇银幕
  • 1篇印象主义
  • 1篇有声电影
  • 1篇哲学
  • 1篇摄影
  • 1篇摄影机
  • 1篇内心
  • 1篇内心感受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舞蹈学院

作者

  • 5篇程思
  • 3篇程思

传媒

  • 3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电影艺术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声电影中的对话:一场宣言
2017年
这份宣言是由英国导演、制片人巴兹尔·赖特与英国导演维维安·布劳恩共同发表。他们支持声音与画面的协调组合,反对对话或自然声仅用于框定(Anchor)画面。这份宣言回应了卓别林等人一些主张(《反"对白片"宣言》),同时也是对苏联提出的"声画对位"概念的某种形式的批评。
巴兹尔·赖特B·维维安·布劳恩程思
关键词:有声电影
“欧洲当代哲学与艺术理论”学术工作坊被引量:1
2016年
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20期黉门对话“欧洲当代哲学与艺术理论”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次活动是北京大学艺术学科建立100年、艺术学院建院(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启动,由学术工作坊、学术放映和艺术家圆桌论坛三部分组成。
程思
关键词:艺术理论当代哲学工作坊学术研究生院
与摄影机共舞 舞蹈影像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被引量:8
2018年
19世纪末,与现代舞同时代诞生的电影技术,因其对运动的捕捉和记录功能,为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人体运动提供了条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舞蹈的身体运动和情感表达在被机械技术复制、放大和改编之后,影像元素得以实现舞蹈在电影发明之前不存在的身体,而形成独特的摄影机编舞学。在定义自身的过程中,它产生了一种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语言系统,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推动着传统识别的学科定义和历史边界。本文尝试从舞蹈影像的概念形成与创作理念出发,通过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探讨科技变革和文化思潮下人们对于舞蹈影像本质及意义的不同解读。
程思
关键词:舞蹈影像
《八月》:用纯粹的诗意回望迷惘的时代
2017年
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会带来社会文化表征层面的多样变化,意识形态、体制以及人们的内心感受,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自身的形态变化。影片《八月》聚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为焦灼的转轨改制时期,创作者采用的是稀释生活的近似散文式的开放形式,通过强化"日常生活"本身,把日常本身的临摹,上升为诗意的影像。去除了意识形态,去除了受害者、加害者的意识,
程思
关键词:加害者文化表征内心感受印象主义贾樟柯
先锋舞蹈影像中的动知觉:德伦与哈里斯被引量:1
2018年
玛雅·德伦的《一项为镜头编舞的研究》和希拉里·哈里斯的《舞蹈主题九变奏》重新定义了舞蹈在先锋派电影中创造变革的可能性,《一项为镜头编舞的研究》更是成为舞蹈影像创作最初的教科书。两人分别以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将舞蹈融入到舞蹈影像的实践中,在作品中重新设置镜头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是舞蹈和电影彼此相互作用的关键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影或视频如何在观众身上起到动知觉的作用。使得舞蹈影像的定义超出了记录舞蹈的界定,而成为了一种参与到某种编创行为和影像角度的创作性独特观察。
艾米·格林菲尔德程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