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鹏程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气
  • 2篇盆地
  • 2篇偏移成像
  • 2篇偏移成像技术
  • 2篇勘探
  • 1篇大中型油气田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数据处理
  • 1篇东海西湖凹陷
  • 1篇东南
  • 1篇断裂发育
  • 1篇隐蔽油气藏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富集
  • 1篇油气富集规律
  • 1篇油气田
  • 1篇有利区带
  • 1篇时距方程
  • 1篇双曲

机构

  • 5篇中国石化

作者

  • 5篇杨鹏程
  • 2篇江东辉
  • 2篇周荔青
  • 1篇夏连军
  • 1篇李代杰
  • 1篇庞全康
  • 1篇周兴海
  • 1篇汤国松
  • 1篇罗军梅
  • 1篇镇晶晶
  • 1篇张尚虎
  • 1篇石生林
  • 1篇李昆
  • 1篇张海洋

传媒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速度分析方法联合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当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存在各向异性现象及地震采集偏移距大时,地震波传播的时距关系不再遵循双曲线时距方程,常规速度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工作要求。通过对现有各种速度分析手段的原理、适用条件及应用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沿层速度分析和空间连续速度分析"的联合应用方法,指出其适用范围并建立了处理流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复杂地区地震速度分析精度。
杨鹏程罗军梅石生林镇晶晶
关键词:地震数据处理各向异性
全空间Q建模及偏移成像技术在苏北盆地的应用研究
苏北盆地是我国东部的一个重要小型含油气盆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隐蔽油气藏已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地表复杂,断裂破碎,火成岩穿插,目标地层吸收衰减明显,地震波形和频带宽度损失严重,导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分...
唐安琪汤国松夏连军杨鹏程庞全康
关键词: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匹配滤波
琼东南盆地陵水北坡LS13-2区勘探思路与突破方向
2024年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油气盆地分析为基础,聚焦关键成藏要素,提出了新的勘探思路,并明确了有利成藏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工区成藏条件整体有利,具备“充足烃源、规模储层、高效输导、整体保存”的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基础,但对于中新统岩性圈闭勘探来讲,也存在“烃源岩主排烃期早于圈闭定型期,断层垂向输导能力低”的不利因素,据此建立了“早期成藏、岩性圈闭、断-砂输导”三元勘探评价要素,并评价认为探区西部断坡海底扇带具备“原生油气藏、规模岩性圈闭、断-砂高效输导”的有利成藏条件,为最有利成藏区带。
周荔青江东辉杨鹏程张如凤董鑫桑亚迪
关键词:成藏条件有利区带琼东南盆地
东海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被引量:33
2020年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成藏体系,有利成藏要素的叠合区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育区。保俶斜坡带以断陷构造层为主,晚期挤压弱,构造定型早,具有"紧邻富生烃洼陷、发育多期叠置的规模储集体、形成多类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垂向封盖条件以及发育网毯式高效输导体系"的有利成藏条件。近生烃洼陷的断层坡折带及地貌坡折带处形成的大型潮控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带为大中型油气田发育区。中央背斜带经历了拗陷期强烈挤压,形成了大型反转背斜,具有"先存古构造背景、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断砂配置条件好以及具备高效储盖组合"四元控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叠合较好的龙井、古珍珠、湖心亭等地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区。
周荔青江东辉张尚虎周兴海杨鹏程李昆
关键词:油气富集规律大中型油气田西湖凹陷
全方位角度域偏移成像技术在SN地区的应用
2024年
SN地区地下构造破碎,断裂发育,同时受大范围多期次辉绿岩穿层侵入的干扰和影响,致使该区大部分地震资料品质极差,断层断点不清晰,地层产状不真实,构造解释难度大。全方位角度域偏移成像不仅包括来自地下不同方位的地震-地质信息,同时也可以根据断裂在不同方位和倾角的响应,结合地质沉积特征,开展基于地质构造的地下优势倾角叠加成像,对构造复杂区断裂进行更好的识别,提高圈闭落实程度。
杨鹏程谢天义张海洋唐安琪胡玉立李代杰刘晋华
关键词:断裂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