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2篇套叠
  • 2篇灌肠
  • 2篇儿童
  • 2篇肠套叠
  • 2篇超声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杂音
  • 1篇一穴肛
  • 1篇杂音
  • 1篇直肠
  • 1篇入院
  • 1篇入院后
  • 1篇水压
  • 1篇水压灌肠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组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蒋文军
  • 4篇李治熹
  • 3篇曹李明
  • 3篇杨纲
  • 2篇王学军
  • 2篇侯昉
  • 2篇刘文英
  • 2篇马俊梅
  • 1篇毛宇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超声显像小儿阑尾炎治疗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显像小儿阑尾炎的治疗结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按照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77例和阴性组44例组,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学龄前及学龄期(<12岁)患儿中超声阳性组和阴性组阑尾炎保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8%和34.5%,(P<0.01);青春期(≥12岁)患儿中超声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4%和60.0%,(P<0.01)。性别和发病年龄对超声诊断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无创超声检查可以做为诊断小儿阑尾炎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同时也对手术或保守治疗提示参考。诊断评估结合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帮助提高临床小儿阑尾炎保守治疗率及降低阴性阑尾切除率。
蒋文军李治熹杨纲
关键词:小儿阑尾炎超声
小儿腹部包块伴腹痛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儿女,7岁,因"反复腹痛7d"入院,入院后患儿无发热,无恶心呕吐,饮食二便好。入院查体:神清语利,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脐部右侧腹部有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局部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肝脾未扪及。入院血常规:WBC:7.38×109/L,NEU:
蒋文军李治熹
关键词:腹部包块反复腹痛小儿入院后血管杂音侧腹部
小儿卵巢肿瘤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小儿卵巢良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以血清AFP作为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至今手术治疗56例卵巢肿瘤患儿的肿瘤病理特点、肿瘤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按良恶性分组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56例患儿中,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7.6岁;良性39例,恶性17例;良性肿瘤中,以卵巢成熟性畸胎瘤(20/39)及囊肿(19/39)多见;恶性肿瘤中,以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6/19)发病率高。恶性组血清AFP值术前或术后总体AFP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良性组手术前后血清总体AFP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术后血清总体AFP值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卵巢肿瘤中良性者发病率高于恶性;血清AFP值可能作为良恶性鉴别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指标。手术是有效治疗小儿卵巢肿瘤、改善恶性卵巢肿瘤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
李治熹蒋文军曹李明马俊梅毛宇侯昉
关键词:卵巢肿瘤甲胎蛋白类儿童
经后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联合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术矫正一穴肛畸形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总结3例采用经后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联合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术矫正一穴肛畸形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3例一穴肛畸形女性患儿,年龄分别为2岁、5个月及4个月。既往均接受乙状结肠分离式造瘘术。采用经后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术矫正。术后待造影检查明确直肠、肛门无狭窄后关闭造瘘口,扩肛6个月。结果 3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3 h 40 min、4 h 20 min及3 h 50 min,术中出血约10、20、10 mL;分别于术后3、5、3个月关闭造瘘口。术后获随访13、18、4个月,无肛门狭窄和直肠脱垂发生。患儿排尿正常,3个月时B超测定残余尿量均<10 mL。除随访4个月患儿外,余2例术后12个月时根据Wexner评分量表评分为1分及5分,按照Krickenbeck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效果分类,患儿均有自主排便,无便秘;其中1例污粪1级。结论经后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联合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术是矫正短共同通道(<3 cm)一穴肛畸形的首选术式。
杨纲蒋文军王学军刘文英
不同水压在超声引导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48例肠套叠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在X射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复位平均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具有复位用时较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蒋文军马俊梅李治熹曹李明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B超水压灌肠
不同年龄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和≥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和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和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存在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的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对其仍安全有效。
杨纲蒋文军曹李明侯昉王学军刘文英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空气灌肠复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