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胡宏

胡宏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4篇肾功能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功能衰竭
  • 2篇血液透析滤过
  • 2篇中毒
  • 2篇透析滤过
  • 2篇尿毒
  • 2篇贫血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功能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串联
  • 1篇血液灌流串联...
  • 1篇严重肝损伤

机构

  • 8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胡宏
  • 7篇刘金洪
  • 3篇张英姿
  • 2篇许忠仁
  • 2篇高克明
  • 2篇余堂宏
  • 1篇周剑波
  • 1篇黄伟琪
  • 1篇王东昇
  • 1篇薛颖芝
  • 1篇张廷
  • 1篇王亚娟
  • 1篇汪岷
  • 1篇陆文良
  • 1篇董玲

传媒

  • 2篇交通医学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ystatin C在评价慢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在慢性肾病(CKD)患者各期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符合率。方法:血清Cystatin 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Scr和尿肌酐采用酶法测定,基于Scr估算的eGFR采用MDRD方程进行计算,CKD患者根据1999年美国肾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指南按eGFR分为5期。结果:168例CKD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C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三者在各期间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GFR≤29 ml/min时,Cystatin C,Scr,Ccr的异常率均为100%,Cystatin C,Scr平均水平是正常参考上限的3~5倍和4~6倍,Ccr下降4~7倍,三者呈平行性改变;在eGFR 30~59 ml/min组,Cystatin C,Scr,Ccr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06 mg/L,131.2μmol/L和45.6 ml/min,异常率分别为97%,80%和89%,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60~89 ml/min组,Cys-tatinC,Ccr异常率为87%和69%,Scr异常率为6.5%,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90 ml/min组,Cystatin C,Ccr异常率为60%和42%,Scr异常率为0。结论:eGFR〈60 ml/min时,其与Cystatin C,Scr,Ccr的总符合率高,基本可以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度下降;60 ml/min≤eGFR≤89 ml/min时,Cystatin C,Ccr可以检出2/3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Cystatin C比Ccr更敏感,而Scr不能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当eGFR≥90 ml/min时,MDRD方程高估了实际GFR,对于老年CKD患者,MDRD方程不适用,需检测Cystatin C和Ccr以及时发现GFR的下降。
周剑波张廷胡宏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肌酐肌酐清除率肾病
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对比研究
2008年
目的:比较静脉和口服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静脉组:将100 mg蔗糖铁注射液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口服组:口服富马酸亚铁200 mg,每日3次;观察期共8周。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第4周及第8周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学及铁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于治疗后第4周,口服和静脉铁剂均可使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患者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到第8周时上述改变更加明显,但与口服铁剂组比较,静脉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升高更显著(两组同期比较P<0.05)。结论: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补充铁剂纠正贫血速度快,副作用小,且临床用药相对方便,依从性较好。
余堂宏胡宏刘金洪
关键词:静脉铁剂口服铁剂贫血
尿毒清、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张英姿刘金洪胡宏
关键词:尿毒清包醛氧淀粉慢性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SS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及肾小管功能等资料。结果:11例为pSS合并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4例合并Ⅱ型或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10例合并低血钾性麻痹或肾性尿崩症、肾性骨病等;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12例,抗SS-A阳性12例,抗SS-B阳性10例;8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合并应用环磷酰胺。结论:pSS并发RTA常见,长期中小剂量激素治疗可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肾功能。
刘金洪高克明胡宏陆文良张英姿余堂宏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肾性尿崩症
血液透析滤过11例临床分析
2000年
刘金洪胡宏王东昇薛颖芝董玲汪岷王亚娟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慢性肾功能不全
甲酚大面积灼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2003年
黄伟琪许忠仁刘金洪高克明胡宏
关键词:合并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灌流串联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贫血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MHD贫血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HP+HD组与HDF组,HP+HD组在每周2次常规HD的同时,每周行一次HP+HD;HDF组在每周2次常规HD的同时,每周行一次HDF;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小时。均接受促红素皮下注射,口服铁剂、叶酸补充造血原料。观察6个月,检测中小分子溶质及贫血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小分子溶质的下降率无明显差异,中大分子溶质(β2-Mg、PTH、炎症因子等)的下降率HP+HD组优于HDF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升HP+HD组亦优于HD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HP+HD在保证对小分子量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大分子量毒素的清除,治疗尿毒症贫血较HDF更有效。
张英姿胡宏刘金洪
关键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贫血疗效对比
血液透析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肾功能衰竭36例被引量:7
2007年
肿瘤相关性肾脏损害可导致肾衰竭,限制患者手术和进一步的放、化疗,从而加速病情恶化。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1998—01~2006—06对36例肿瘤相关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现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胡宏
关键词:血液透析肿瘤肾功能衰竭并发症
血浆置换结合血液透析抢救鱼胆中毒并严重肝损伤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结合血液透析在合并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鱼胆中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离心式血浆置换结合血液透析,对8例急性鱼胆中毒患者除常规对症治疗外,于入院48h内行1~2次血浆置换,然后行血液透析2~3次/周,检测血浆置换及透析前后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情况,观察病情恢复情况。结果黄疸于入院2~3天后渐退,平均住院23天,7例治愈,1例因经济原因病情稳定后自动出院。结论血浆置换结合血液透析,对合并有严重肝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鱼胆中毒患者,能迅速、有效地清除血中内、外源性毒素,缩短昏迷清醒时间,取得满意疗效。
胡宏刘金洪许忠仁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液透析鱼胆中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