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脂蛋白
  • 9篇胆囊
  • 9篇胆囊结石
  • 9篇结石
  • 4篇胆固醇
  • 4篇固醇
  • 4篇高密度脂蛋白
  • 3篇代谢
  • 3篇蛋白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载脂蛋白
  • 3篇脂蛋白受体
  • 3篇受体
  • 3篇细胞
  • 3篇肝细胞
  • 2篇胆结石
  • 2篇胆汁
  • 2篇胆汁酸
  • 2篇低密度脂蛋白...
  • 2篇多态

机构

  • 13篇华西医科大学
  • 8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朱红
  • 9篇肖路加
  • 9篇赵纪春
  • 8篇程南生
  • 7篇舒晔
  • 3篇刘秉文
  • 3篇程中
  • 2篇傅明德
  • 2篇周总光
  • 2篇白怀
  • 2篇张明仪
  • 1篇金晓东
  • 1篇刘争
  • 1篇范萍
  • 1篇张荣爵
  • 1篇康焰
  • 1篇侯彩芳
  • 1篇舒晔
  • 1篇徐燕华
  • 1篇姚佳

传媒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西藏医药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基因MspI酶切位点多态性被引量:4
2001年
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基因MspI酶切位点变异频率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成都地区汉族 2 5 5例正常人和 134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poAⅠ基因启动子 (- 78bp)及内含子I(+83bp)两个MspI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及对照组载脂蛋白AⅠ基因MspI的多态性以G/G基因型占优势。载脂蛋白AⅠ基因启动子区MspI酶切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0 .35 0比 0 .2 73,P <0 .0 5 ) ,并显著高于欧美的白种人 (0 .30 0vs 0 .12 0~ 0 .191,P <0 .0 1) ,而 +83bpT等位基因则未见差异。在所研究对象中具有A/A基因型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载脂蛋白CⅢ水平较具有G/G及G/A基因型者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载脂蛋白CⅡ水平有增加趋势 (P >0 .0 5 )。载脂蛋白AⅠ基因启动子 (- 78bp)MspI酶切位点的突变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关联 ,载脂蛋白AⅠ基因A/A基因型对血清甘油三酯、载脂蛋白CⅡ水平及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朱红刘宇白怀刘秉文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内源性
中国人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apo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 b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PCR- RFL P) ,分别对 74例 b型高脂血症患者及 2 30例血脂正常者的 apo 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 A 、A 、B10 0、C 、C 、E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  b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 ,血清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C)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 HDL C) ,载脂蛋白 A 、B10 0、C 、C 、E水平及 TG/ HDL C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0 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及 apo E/ apo C 比值显著降低 (P<0 .0 5 )。 b型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 apo 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 E3/ 3和 ε3最高 , b型高脂血症组的 ε2 等位基因有增高的趋势 ,而 ε4等位基因有降低的趋势 (P>0 .0 5 )。携带 ε2 等位基因组血清 TG、apo C 、apo E水平及 apo E/ apo C 比值较 E3/ 3基因型组显著升高 ,而携带 ε4等位基因组血清 TC、n HDL C及 apo E水平较 E3/ 3基因型组显著升高(P<0 .0 0 1) )。结论  ε2 及 ε4等位基因与 b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 TG、TC、n HDL C、apo C 及 apo E水平升高有关。
张雪梅白怀刘秉文范萍张荣爵徐燕华姚佳朱红
关键词: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基因型PCR-RFLP基因多态性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方法学评价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检索《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中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 ,了解目前普外医师临床科研设计的方法学现状。方法 :对《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4年 (创刊 )— 2 0 0 0年中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逐页手检 ,严格筛选RCT和CCT ,并对之进行评价。结果 :在七卷 32期中共刊登临床研究论文 2 5 2篇 ,其中RCT和CCT共 2 2篇 (8 7% )。RCT/CCT文章 1999年以后明显多于 1999年以前。结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刊登的临床研究论文中RCT/CCT文章日益增多 ,说明普外医师的临床研究 。
康焰金晓东朱红
关键词:RCTCCT随机对照试验
肝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兔胆囊结石形成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采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对高胆固醇膳食后1、2、3、4周及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H D Lr)活性,胆汁中胆汁酸及胆固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高胆固醇膳食后1周肝细胞 H D Lr Bm ax 明显增大而 Kd 值明显变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2周组两者降至对照组水平,3周及4周组 Bm ax 明显变小而 Kd 值明显增大,有显著性差异( P< 0.05),②1周组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增加,2周组与对照组相近,3周组胆汁酸含量减少( P> 0.05),4周组则明显减少( P< 0.05);③随着高胆固醇膳食进食时间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持续增加,3周组及4周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成石中肝细胞 H D Lr 活性及胆汁中胆汁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提示肝细胞 H D Lr 活性下降可能引起 肝细胞摄取用于胆汁酸合成的底物减少,并可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舒晔肖路加赵纪春朱红周总光程南生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高密度脂蛋白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的胆固醇代谢变化。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结石模型 ,对进食高胆固醇膳食后 1,2 ,3,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蛋白胆固醇、肝脏总胆固醇 (HTC)、胆汁中胆固醇 (BC)和甘氨胆酸 (GCA) ,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 高胆固醇膳食后 ,1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 ,2 ,3和 4周分别有 40 % ,6 0 % ,70 %出现胆囊结石。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磷脂 (P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 ,HTC ,BC均逐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P均<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 (HDL C ,HDL2 C ,HDL3 C)有降低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GCA逐渐降低 ,以 3周和 4周时明显 (P <0 .0 5 ) ;12 5I LDL与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最大结合力 (Bmax)在 1周组略升高 (P <0 .0 5 ) ,2周组逐渐下降 ,3周和 4周组时明显下降 (P <0 .0 5 ) ,解离常数Kd值逐渐升高 ,以 3周和 4周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随着高胆固醇膳食进食时间延长 ,血清及肝脏中胆固醇均增加 ,胆汁中胆固醇增加 ,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下降 ,可能致胆汁中甘氨胆酸合成减少 ,成石性胆汁形成。
赵纪春舒晔程南生肖路加朱红
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兔胆囊结石成石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从脂蛋白代谢的分子受体水平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成因。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膳食 (HCD)诱发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 ,动态观测成石过程中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HDLR )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活性变化。结果 进食HCD 1周时肝细胞HDLR活性明显升高 ,而LDLR活性轻微升高 ,随后HDLR及LDLR活性均明显下降 ;血总胆固醇、LDL胆固醇、肝脏及胆汁胆固醇随进食HCD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高 ,胆汁中胆汁酸则逐渐降低。结论 肝细胞HDLR及LDLR活性变化对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影响不明显 ,肝细胞HDLR及LDLR活性下降均可引起肝细胞摄取用于胆汁酸合成的底物减少 。
舒晔赵纪春周总光朱红程中程南生肖路加
关键词:胆囊结石高密度脂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
左腋胸部脉管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发现左腋窝及左胸壁包块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左侧前胸部及腋窝见局部隆起,突出皮肤2cm,扪及大小约12cm-11cm包块,质软,波动感明显,边界清,活动度佳,无明显压痛、触痛.未扪及血管波动感。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罗彪黄韬朱红曹茜
关键词:胸部脉管瘤胸壁包块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腋窝
兔胆囊结石成石过程中脂代谢的变化及高密度脂蛋白制剂对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为研究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的脂代谢变化,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其脂代谢及成石的影响,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胆固醇膳食组及高胆固醇膳食+HDL注射组,观察各组血浆脂质、胆汁中胆固醇、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及血和胆汁中胆汁酸及成石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体内胆固醇等脂质的消除障碍导致体内脂质的大量堆积以及清除紊乱,是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囊结石脂代谢变化的主要特点,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的清除比例失调可能导致成石性胆汁形成;尽管外源性HDL制剂能够升高血浆HDL2-C/HDL3-C的比值,增加LCAT的活性从而促使HDL成熟,并能降低肝脏的胆固醇含量,但未能降低成石率。结果表明外源性HDL制剂对兔胆囊结石形成中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舒晔赵纪春张明仪肖路加朱红傅明德程南生
关键词:胆囊结石脂代谢高密度脂蛋白
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汁中胆汁酸及胆固醇在兔胆囊结石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研究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汁中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胆囊结石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高胆固醇膳食(high cholesteroldiet,HCD) 诱发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对进食高胆固醇膳食后1 、2、3 、4 周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胆汁中胆汁酸,硫磷铁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以及125ILDL放免标记法测定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结果 高胆固醇膳食后1 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2 、3 和4 周组分别有4/10,6/10 和7/10 例出现胆囊结石;胆汁中甘氨脱氧胆酸(GDCA) 和甘氨胆酸(GCA) ,前者1 周时明显升高,以后逐渐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5),后者逐渐降低,以3 和4 周组明显( P< 0.05) ;胆汁胆固醇随着HCD进食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升高,2 、3 、4 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3 和4 周组升高最明显,125ILDL 与LDLr 的最大结合力Bmax 在1 周组略升高( P> 0 .05) ,2 周组逐渐下降,3 和4 周组时明显下降(P< 0.05),解离常数(Kd) 值逐渐升高,以3 和4 周组明显(P< 0 .05) 。结?
赵纪春肖路加舒晔程南生朱红
关键词:胆固醇胆囊结石LDLR
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及载脂蛋白在兔胆囊结石中的变化及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及载脂蛋白在兔胆囊结石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日本杂交大耳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周组、2周组、3周组和4周组为实验组,实验组饲以1.2%高胆固醇膳食诱以胆囊结石,测定各组脂蛋白脂酶、肝脂酶、血清载脂蛋白和脂质的动态变化,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采用圆周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脂质采用酶法测定。结果随着高胆固醇膳食进食时间延长,2周组、3周组和4周组分别有4/10,6/10和7/10只动物出现胆囊结石;肝素化血清中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增加,以3周组和4周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血清载脂蛋白apoB100,apoCⅡ,apoCⅢ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apoAI在4周组时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份有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胆固醇膳食后,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增强,血清载脂蛋白和酯质代谢异常变化,促进了胆囊结石形成。
赵纪春舒晔程南生程南生肖路加程中
关键词:胆囊结石脂蛋白脂酶肝脂酶载脂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