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在不同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下的水平,探明血AOPP水平是否与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方法:对192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将患者分为高糖暴露组和低糖暴露组。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AOPP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结果:高糖暴露组的血清AOPP水平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78.7±15.6)mmol/L vs(71.7±14.8)mmol/L,P=0.003]。高糖暴露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4.6(3.0~11.4)mg/L vs 3.0(2.2~5.3)mg/L,P〈0.001]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53.6%vs 35.8%,P=0.014)均显著高于低糖暴露组。经多因素校正后,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量(β=0.157,P=0.031)和透析时长(β=0.164,P=0.043)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OPP水平与透析液葡萄糖暴露程度相关,减少葡萄糖暴露度可能降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目的描述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出口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方法回顾2020—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D并发ESI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ESI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ESI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外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共有159例PD患者发生了187次E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比例分别为80.7%和18.3%,主要菌株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1%,45/88)和铜绿假单胞菌(60.0%,12/20)。利福平(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8.9%;革兰阴性菌敏感率100.0%)和庆大霉素(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3.6%;革兰阴性菌敏感率93.3%)是主要的外用类敏感药物。137例次(73.3%)的ESI经过治疗可在2周内治愈;50例次(26.7%)难治性ESI中,合并隧道感染比例为22.0%,接受隧道重建术比例为10.0%,拔管比例仅为4.0%。结论ESI的监测与报告是改善PD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ESI发生率、病原菌特征及治疗效果,可为相关指南的制定和临床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观察性研究数据。
目的了解慢性腹膜透析病人的中心动脉脉压水平,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均接受腹膜透析3月以上)。采用Sphygmo C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检测病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CVD定义为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性疾病。结果有CVD的腹膜透析病人中心动脉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无CVD者(51.7±22.5 mm Hg vs 43.7±17.8 mm Hg,P=0.004),而肱动脉脉压在两组病人间无显著差异(66.7±25.3 mm Hg vs 61.9±19.7 mm Hg,P=0.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中心动脉脉压仍独立与CVD相关(校正后OR 1.33,95%置信区间1.01-1.73,P=0.04)。结论高中心动脉脉压水平与慢性腹膜透析病人CVD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