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宁

作品数:2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气候
  • 6篇橡胶树
  • 6篇胶树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气候变化背景
  • 4篇气象
  • 3篇稻飞虱
  • 3篇施肥
  • 3篇施肥处理
  • 3篇农业
  • 3篇温度
  • 3篇辣椒
  • 3篇环境因子
  • 3篇飞虱
  • 3篇不同施肥
  • 3篇不同施肥处理
  • 2篇灾害
  • 2篇土壤
  • 2篇气象因子
  • 2篇未来气候

机构

  • 2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2篇海南省气象科...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海南省气候中...
  • 3篇海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作者

  • 23篇李宁
  • 9篇陈淼
  • 8篇李玮
  • 7篇陈歆
  • 7篇陈小敏
  • 6篇刘少军
  • 5篇彭黎旭
  • 5篇杨桂生
  • 4篇陈汇林
  • 4篇邹海平
  • 2篇王斌
  • 2篇易克贤
  • 1篇徐曙光
  • 1篇戴声佩
  • 1篇李勤奋
  • 1篇韩红兵
  • 1篇邓晓
  • 1篇杨君
  • 1篇田亮
  • 1篇李俊英

传媒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瓜菜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5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类囊胚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鸡胚是研究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基因表达与调控良好的实验模型, 是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实验选取白来航蛋鸡所产新鲜种蛋, 采用纸环法收集胚盘, 机械打碎后进行悬浮培养, 获得了哺乳动物囊胚样结构, 命名为类囊胚. 体外培养12~24 h是类囊胚发育的高峰期, 其直径显著增加近1倍. FBS可促进类囊胚的发育, 而卵黄在12 h前对类囊胚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但到24 h时可促进类囊胚的贴壁生长. 经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初步显示类囊胚中含有大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SSEA-1免疫荧光染色后呈阳性, 进一步肯定了类囊胚中ES细胞的存在, 最终从贴壁类囊胚中分化出神经样和成纤维样等多种类型细胞. 由此可以得出: 悬浮培养鸡胚盘细胞可以形成含有胚胎干细胞的、类似哺乳动物囊胚样的结构, 并能保持其内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潜能.
李佳潘求真李俊英韩红兵孙书锋杨君徐曙光田亮连正兴杨宁李宁
关键词:基因表达与调控鸡类细胞特异性组织分化ES细胞分化潜能
气象因子对海南稻飞虱发生的影响
2016年
基于1961—2010年海南1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海南稻飞虱发生资料以及水稻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方法对海南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量化了气象因子变化对稻飞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以平均104 hm2/10a的速度增长,其发生面积率距平与年平均温度、年高温日数、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强度和年暴雨日数距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距平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国其他稻作地区相比,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水的相关性更强。
白蕤李宁张蕾钟曼茜陈汇林刘少军王斌
关键词:气象因子稻飞虱温度降水
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湘辣十七号"辣椒为实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秸秆还田(CFS)、化肥+有机肥(CO)、75%化肥+有机肥(TCO)、50%化肥+有机肥(HCO)、单施有机肥(OF)7种施肥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化肥或有机肥化肥混施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同一化肥施用量下,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热带土壤中迁移能力影响不同,施用化肥更容易造成硝态氮在土壤中向下迁移,而合理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能够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向下迁移。此外,0~20、0~40、0~60、0~80、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辣椒产量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均达极显著相关(r>0.6961,P<0.01),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对辣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可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迁移。
陈淼李小娟陈歆陈歆李宁杨桂生彭黎旭
关键词:施肥热带土壤硝态氮PH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8
2019年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湘辣十七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T1)、单施化肥(T2)、化肥+秸秆还田(T3)、化肥+有机肥(T4)、75%化肥+有机肥(T5)、50%化肥+有机肥(T6)6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与不施肥(T1)处理相比,5种施肥处理产量增幅为62.89%~124.16%;与单施化肥(T2)处理相比,T3、T4、T5、T6这4种施肥处理产量增幅为7.57%~37.62%;在T4处理基础上减施25%和50%化肥处理(T5、T6),辣椒果实产量略有降低,但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降低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各试验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16.52%~23.43%之间,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提高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在T4处理基础上减施25%和50%化肥处理(T5、T6)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
陈淼邓晓李玮陈歆李宁杨桂生彭黎旭
关键词:辣椒施肥氮肥利用率
气象因子对海南稻飞虱发生的影响
基于1961-2010年海南1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海南稻飞虱发生资料以及水稻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方法对海南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量化了气象因子变化对稻飞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蕤李宁张蕾钟曼茜陈汇林刘少军王斌
关键词:气象因子稻飞虱温度降水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为研究不同替代施肥对热区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模式的施用效果,2017—2019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第7队基地布置了田间试验。试验保持相同的田间施肥量,设置5个替代施肥处理:(1)100%肥效的复合肥(CK);(2)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秸秆(T1);(3)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T2);(4)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生物炭(T3);(5)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羊粪(T4)。研究中,与CK相比,在植株形态上,T2处理能显著促进植物的茎高生长,T2和T3处理能有效增加辣椒植株分叉;在植株干物质累积上,植株的地上部分差异不显著,地下部分仅T2处理达显著性差异;在辣椒植株养分累积上,各处理下的植株N、P含量无显著差异,T1处理植株的K含量差异显著,T2处理植株的P含量显著高于T3、T4处理;在产量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田间施用等量肥效下,与施用100%复合肥相比,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T2)和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生物炭(T3)具有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潜力。但施用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还能够保持辣椒植株的P含量。因此,土壤缺磷地区采用蚯蚓粪和化肥配施模式更有利于保证辣椒产量,并减少化肥投入量。
陈歆李玮李玮李宁彭黎旭陈淼
关键词:辣椒养分累积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法,属于水质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水质检测技术存在的监测范围有限且不能快速进行大尺度河流水质参数监测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将卫星遥感影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地表...
李宁陈歆张文刘慧冉宁梓妤雍家毅陈淼
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白根病在全球的适生区预测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橡胶树白根病在全球的适生区潜在分布,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病适生区的时空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基准时段(1970年-2000年)和未来(2041年-2080年)的全球生物气候数据和该病地理分布信息,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未来该病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值分别为96.5%、94.2%,模拟精度较高。贡献率排名前三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最湿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基准时段橡胶树白根病的全球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太平洋岛国、非洲中西部、南美洲东北部等地区。从基准时段到未来,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中、高适生区分别有向西北、东北、中间和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全球适生区质心位置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高适生区面积占比呈现增加趋势。该研究可为全球各地区橡胶树白根病的检疫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白蕤李宁刘少军佟金鹤陈小敏邹海平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气候变化
菜地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7年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风险。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流失和地下淋溶是引起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氮素养分是影响蔬菜产量的重要因子,为追求经济效益,菜地氮肥投入量大,过量施肥造成的氮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笔者综述了菜地氮素迁移转化研究现状,探讨了菜地施肥、地表径流、地下淋溶、氨挥发等菜地土壤氮素迁移和转化途径,分析了土壤中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淼李玮陈歆李宁杨桂生彭黎旭
关键词:菜地土壤氮素
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修订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海南岛1966—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农业洪涝灾情等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修订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基于修订后的指标分析近50 a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修订的海南岛农业洪涝灾害监测指标在原始指标临界值基础上增加22 mm,修订指标计算出的农业洪涝指数与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P<0.05)、0.53(P<0.01)、0.40(P<0.05);(2)海南岛发生大涝次数除1980年代明显减少外,其余时段相对增多;(3)农业洪涝多发区集中在中东部,呈中东部向北部和西部地区逐步扩大的趋势。
白蕤李宁陈汇林陈小敏邹海平佟金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