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子江药业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银杏叶
  • 2篇提取物
  • 2篇泡腾片
  • 2篇中药
  • 1篇药材
  • 1篇药剂
  • 1篇药剂学
  • 1篇叶提取物
  • 1篇银杏叶片
  • 1篇银杏叶提取物
  • 1篇原药
  • 1篇原药材
  • 1篇条带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 1篇柚皮
  • 1篇柚皮苷
  • 1篇栀子
  • 1篇栀子苷
  • 1篇胃苏颗粒

机构

  • 7篇扬子江药业集...
  • 3篇教育部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李敏
  • 2篇姚仲青
  • 2篇谭琴
  • 2篇吴志生
  • 2篇吴革林
  • 1篇罗晓健
  • 1篇饶小勇
  • 1篇张爱玲
  • 1篇李哲
  • 1篇曾海松
  • 1篇张静
  • 1篇李哲
  • 1篇李娟
  • 1篇徐春良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空间分布均匀度属性的银杏叶片质量控制可视化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空间分布均匀度是中药大品种银杏叶片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银杏叶片中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空间分布均匀度评价是保证产品稳定可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基于3种预测模型构建API浓度空间分布图,实现银杏叶片空间分布均匀度的可视化研究。在每一银杏叶片中,选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长宽均为50像素,共计2500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有288个光谱通道,单个样品的含量预测数据量可达1×10^(5)。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校正集决定系数R^(2)_(pre)为0.987,预测集决定系数R^(2)_(pre)为0.942,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160%,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588%;经典最小二乘(classical least squares,CLS)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大,RMSEP为0.867%;多元曲线校正-交替最小二乘(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alternating least square,MCR-ALS)模型的预测能力三者中最差,其无法实现含量预测。基于PLS和CLS模型的预测结果,通过三维数据重构获得API浓度的空间分布图。进一步,采用直方图法,实现API的空间分布均匀度评价,数据表明银杏叶片中API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该研究基于3种模型探讨银杏叶片空间分布可视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MCR-A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低,研究结果为银杏叶片质量控制可视化方法提供新策略。
林玲张芳语张静张静王文哲雷乐庭朱金媛姚仲青姚仲青李敏
关键词:银杏叶片高光谱成像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粉末物理属性的银杏叶提取物物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银杏叶提取物物理属性是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以53批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次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体学评价方法,综合表征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5个维度共29个物理属性的质量参数,共1537个数据点。进一步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评价,从整体角度分析了53批银杏叶提取物的粉末物理属性具有明显差异,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6~1.000。其次,构建了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的可靠辨识和区分;并创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模型,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物料Hotelling T^(2)和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SPE)控制图,结果发现B_(21)批次的SPE得分远超出99%的置信限22.4959,A_(1)和C_(10)批次的SPE得分超出95%的置信限16.0992,实现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中异常样品的判定。最终,建立了银杏叶制剂生产过程物料银杏叶提取物的物理质量控制方法,为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张静祝明利林玲曾敬其彭潇姚仲青李敏关永霞吴志生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胃苏颗粒浓缩过程近红外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建立胃苏颗粒浓缩过程主要药效成分及密度的定量矫正模型,实现生产过程在线监控。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密度的定量矫正模型。结果: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密度定量矫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 6,0.996 6,0.999 0,0.999 6;矫正集误差均方根(RMSEC)分别为0.032,0.010 6,0.008 5,0.002 5;交叉验证集误差均方根(RMSECV)分别为0.047 5,0.011 3,0.023 7,0.002 8;测试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依次为0.031,0.005 8,0.013 4,0.001 5。结论:所建的模型可以用于胃苏颗粒浓缩过程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密度的在线定量测定。
李伟顾东华曾海松黄旭骅李敏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胃苏颗粒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
蓝芩提取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蓝芩提取物,基于所述蓝芩提取物的总质量,所述蓝芩提取物包括:不低于2.0质量%的栀子苷、不低于0.40质量%的黄芩苷、不低于0.010质量%的(R,S)‑告依春、不低于0.040质量%的盐酸小檗碱、不低于...
李敏李瀚才谭琴李娟韩小颖吴革林顾东华
胃苏泡腾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辅料和工艺对胃苏泡腾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以胃苏提取物及泡腾片中常用的代表性辅料(泡腾崩解剂、硬脂酸镁和乳糖)为研究对象,以抗张强度、压缩过程参数及屈服压等为评价指标,结合物理特性,考察了粉末直压与干法制粒压片工艺对胃苏泡腾片压缩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泡腾崩解剂和制备工艺会显著影响粉体的物理性质和压缩性能。经Heckel方程分析可知胃苏提取物在压缩过程中主要发生塑性形变。与粉末直压工艺相比,干法制粒工艺所得颗粒的物理特性有显著变化,表现为压缩性能有所下降、流动性显著改善。综合考虑,干法制粒后压片比粉末直压法更适合胃苏泡腾片的制备。
李敏谭琴韩小颖吴革林王永香
玻璃化转变现象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近年来,玻璃化转变现象逐渐应用到药剂学领域,对药物制剂的多个操作单元、制剂中间体与产品的性质及贮存有重要影响。目前已在干燥、制粒和包衣等制剂制备环节中广泛应用,同时对固体分散体、微囊、脂质体、微粒和片剂等制剂中间体及其产品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玻璃化转变现象在制剂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制剂中间体和制剂产品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系统总结,为制剂生产和产品贮存提供理论指导。
曹秋芳饶小勇张尧张爱玲李敏李哲罗晓健
关键词:玻璃化转变无定形含水量药剂稳定性
胃苏泡腾片辊压制备条带工艺优化
2023年
目的优化胃苏泡腾片辊压制备条带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进料速度、滚轮速度、滚轮压力为影响因素,条带性质(条带得率、破碎力、抗张强度、孔隙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工艺,建立工艺参数的设计空间,并对条带破碎进行颗粒性质验证。结果最优设计空间为进料速度30~38 r/min,滚轮速度3.6~4.2 r/min,滚轮压力55~62 bar,条带性质均能满足要求,而且颗粒得率较高,性质较优。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条带性质,提升颗粒质量,为胃苏泡腾片及其他中药粉体辊压制条带工艺的研发生产提供参考。
习璐李哲饶小勇罗晓健李敏徐春良张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