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坤 作品数:15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的52例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21~72岁,平均(36.96±14.24)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在脓腔中心处做4~5cm的切口,肋间隙严重狭窄者切除一段肋骨,壁胸膜外分离出操作空间,切口保护器协助暴露,单孔下游离切除增厚的脏壁层胸膜纤维板。胸腔引流管内无漏气、引流液颜色变淡,引流量<100ml,拔除胸腔引流管。胸部影像学显示肺膨胀良好,沟槽引流管引流量<50ml,拔除沟槽引流管,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胸部CT与术前CT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7例预后优秀,21例预后良好,4例预后一般,术后治愈优良率92.3%,无患者复发。1例患者中转开胸,其余患者均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430min,平均(268±11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26±6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3~16d,平均(5.0±2.5)d,沟槽引流管引流时间7~21d,平均(9.0±2.8)d,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0±2.5)d。1例患者因肺漏气带胸腔引流管时间较长,术后16d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1例患者因包裹性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治愈,2例切口延迟愈合,术后1个月治愈,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王海江 郑硕 王延锋 黄丕来 施琴朗 宁新忠 付强 夏照华 陶筱婷 乔坤关键词:纤维板剥脱术 胸腔镜 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或确诊为结核病患者的病理标本,将190份标本按照病理形态分为4组:组1为坏死性肉芽肿组(109份),组2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组(20份),组3为普通炎症组(45份),组4为非结核病变组(16份)。比较各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在4组病理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抗结核治疗时间对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组1、组2、组3和组4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中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7.4%(19/109)、5.0%(1/20)、4.4%(2/45)、0(0/16),M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2.0%(32/100)、4/19、4.8%(2/42)、0(0/16),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 resistance real-time quantitativ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system,Xpert MTB/RIF)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74.3%(81/109)、15.0%(3/20)、13.3%(6/45)、0(0/1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63.0%(58/92)、0(0/15)、2.6%(1/38)、0(0/10),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的MTB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0(0/10)、0(0/15)、0(0/10),各种病原学方法检测4组标本中的MT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pert MTB/RIF检测组1标本中MTB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MTB培养和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1.016、37.162、35.679,均P<0.01),但与FQ-P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7,P=0.112),联合病原学检查MTB的阳性率为85.3%(93/109),高于Xpert MTB/RIF的74.3%(8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0,P=0.043)。各种病原学检查抗结核治疗时间≤1个月与>1个月的组1病理标本MTB阳性率分别为:抗酸染色为14.3%(7/49)� 方木通 杨倩婷 王仲元 刘厚明 毛智 苏优峰 邓群益 乔坤 乐晓华 崇雨田 邓国防不同筛查工具对食管癌患者营养筛查的比较 2009年 目的本研究前瞻性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不同营养筛查工具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评估54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利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GA)作营养筛查,测定体重指数判断营养状况,分析各营养筛查方法的关系。结果 54例患者均完成NRS 2002和SGA。用体重指数(BMI)中国标准判定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4%、18.5%和5.6%。NRS 2002筛查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9.6%,SGA筛查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1.5%。两种方法在营养不足筛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 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食管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乔坤 胡昆卓 欧竹君 周敏 张泽纯 夏照华关键词: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 日间手术及加速康复外科用于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的探索及实践 2022年 目的探索日间手术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657例接受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原发性多汗症(primary hyperhidrosis,PHH)患者资料,其中男273例、女384例,年龄14~43岁、平均(24±5)岁,分为日间组及过夜组。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满意度、术后代偿性出汗、手术预约取消率、非计划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住院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有效、代偿性出汗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住院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过夜组,日间组住院时间短[(9.6±1.1)h比(24.8±6.6)h,P<0.05],术后恶心和呕吐少(7例比23例,P<0.05),手术预约取消率高(15例比0例,P<0.05),患者满意度高[90分(90分,95分)比85分(80分,90分)]。结论日间手术及ERAS理念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施琴朗 黄丕来 郑硕 付强 王延锋 尹丹颖 王思思 向凝 乔坤关键词:日间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原发性多汗症 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局部麻醉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了局部麻醉药物组合物,其包含罗哌卡因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碳酸氢钠以及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其中所述罗哌卡因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0.1~2.5:1。 乔坤 施琴朗 付强 夏照华 王永彬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2022年 随着精准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胸科手术要求患者术后快速清醒、快速出院,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和非插管麻醉策略应运而生。这篇综述无阿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科日间手术中的现状,供临床参考。 刘民强 吴强 洪凤珠 何俊永 孙莹莹 陈爱华 乔坤 何仁亮关键词:日间手术 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一种新切口选择 2004年 李标 王正 林少林 乔坤关键词:气胸 电视胸腔镜术 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单中心连续106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21 2014年 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cVATS)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1月,该科完成106例单孔cVATS手术。肺楔形切除62例,胸膜、纵隔肿瘤切除19例,纵隔淋巴结活检11例,肺叶切除13例(14个肺叶),其中9例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1例。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单孔cVATS手术技术要点。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简单胸腔手术无中转,肺叶切除中转开胸2例,中转(双孔腔镜或开胸)率14.3%(2/14)。肺叶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191(9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381(5—35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3(1~6)d;术后平均住院5(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6.4(6~31)枚,淋巴结站数5.2(4~6)站。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双孔cVATS技术的胸外科腔镜医生,单孔c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术后胸病更轻。还需更多病例积累,有必要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曲线缩短该过程。 王光锁 王正 王健 饶展鹏 乔坤 杨林 林少霖关键词:胸腔镜 单孔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术后疼痛 局部麻醉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了局部麻醉药物组合物,其包含罗哌卡因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碳酸氢钠以及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其中所述罗哌卡因或其药物可接受的盐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2.5:0.1~2.5:1。 乔坤 施琴朗 付强 夏照华 王永彬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全组患者术中出血10。50ml,平均15.6ml;胸腔引流管放置1~5d,平均1.8d:术后住院1—6d,平均2.8d。术后6h、24h疼痛指数(VAS)平均为2.2、3.1,无需药物处理。术后随访1~14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 乔坤 王正 林少霖 杨林 王光锁 齐天伟关键词:自发性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