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茹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润滑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曲轴
  • 1篇曲轴轴承
  • 1篇轴承
  • 1篇轴承润滑
  • 1篇REYNOL...
  • 1篇表面织构
  • 1篇值模拟

机构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吕延军
  • 1篇刘成
  • 1篇李莎
  • 1篇杨茹

传媒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表面织构对曲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考虑凹槽与凹坑织构之间的协同润滑效应,在曲轴轴承表面设计了抛物线凹槽-球形凹坑复合织构,以改善轴承的润滑性能;为了分析抛物线凹槽-球形凹坑复合织构对曲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和Greenwood-Tripp微凸体接触方程构建了曲轴轴承的混合润滑模型,并采用质量守恒的边界条件处理油膜的破裂和再形成行为,分析了凹槽织构、凹坑织构与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分布位置和结构参数对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凹槽-凹坑复合织构具有高于凹槽织构的承载力和低于凹坑织构的摩擦力;存在最优的凹槽宽度为1.3mm,凹槽面积率为0.7,凹槽最大深度为25μm,凹坑数量为6,凹坑面积率为0.7,凹坑最大深度为20μm,使得轴承量纲为1的承载力最大;存在最优的凹槽宽度为2.6mm,凹槽面积率为0.7,凹槽最大深度为30μm,凹坑数量为15,凹坑面积率为0.7,凹坑最大深度为35μm,使得轴承量纲为1的摩擦力最小;当凹槽-凹坑复合织构的分布位置、结构参数取最优值时,相对于无织构轴承而言,轴承的承载力提高了4.1%,摩擦力减小了19.6%。
刘成吕延军李莎刘万万杨茹
关键词:表面织构曲轴轴承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