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琳
-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南板块西缘和腾冲-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及Sn成矿作用对比: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动力学背景被引量:16
- 2018年
- 华南板块西缘和西南三江腾冲-保山地块发育我国两个重要的Sn成矿带。两个带大规模岩浆活动和Sn成矿作用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它们的成岩-成矿年龄时限均在晚白垩世,分别为78.9~60.0Ma和108.0~74.1Ma,分别集中在76.0~62.0Ma和98.0~82.0Ma,自西向东总体显示逐渐变老的趋势。晚白垩世成矿相关的岩浆岩均属于花岗质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钾,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Rb、Th、U而相对亏损Ba、Nb、Sr、Ti,具明显的Eu负异常,初始锶值(^(87)Sr/^(86)Sr)_i集中在0.7038~0.7283,同时具有低的ε_(Nd)(t)值(-11.6^-6.9)和ε_(Hf)(t)值(-18.1~1.2),反映岩浆岩主要起源于地壳。本文分析结果联合区域地质证据表明,腾冲-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处于新特提斯洋俯冲环境;华南板块西缘岩石圈伸展可能受控于东侧太平洋俯冲回撤的远程效应,也可能系西侧新特提斯洋俯冲回撤的响应,抑或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华南板块西缘和腾冲-保山地块的成岩-成矿年龄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类似性和空间差异变化,本文提出新特提斯洋俯冲联合作用模型:即华南板块西缘晚白垩世成岩-成矿活动也可能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为新特提斯洋俯冲后在板块逐渐回撤的过程中自东向西逐渐诱发晚白垩世广西西缘、云南东南部软流圈上涌和腾冲、保山地壳减压熔融,进而导致岩浆活动和大规模Sn成矿作用。该模型对于丰富晚白垩世西南三江-华南西缘跨区域成岩成矿构造环境提供了新认识。
- 徐容邓军程韩宇崔晓琳王传斌
- 关键词:岩浆活动动力学背景
- 滇西腾冲地块高黎贡山群早志留世变质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7年
- 西南特提斯构造带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是冈瓦纳大陆边缘原特提斯洋增生造山作用的产物,目前报导的岩浆岩侵位时代在536~448Ma。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在腾冲地块东缘高黎贡山群中首次发现了年轻至~437Ma的片麻状花岗质岩体,并结合其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制约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样品主量元素显示此片麻状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_2=72.78%~73.69%)、富碱(K_2O+Na_2O=7.23%~8.70%)的过铝质(A/CNK=1.08~1.12)特征,微量元素显示此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Ti)以及Ba、Sr、Eu。综合岩石样品的矿物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源于以砂屑岩为主的沉积岩类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斜长石的残留。锆石εHf(t)值(-9.8^-6.2)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0~1.8Ga)也表明其源于古老地壳沉积物,且无幔源物质加入。根据全岩锆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得出其岩浆从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到固结的过程中,温度从794℃左右下降到约754℃。熔浆温度较高,推测源区部分熔融过程中有地幔热的供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冈瓦纳大陆边缘在早古生代依次经历了原特提斯洋板片俯冲(ca.530~510Ma)、地块群增生与洋板片断离(ca.510~490Ma)、岩石圈挤压增厚(ca.490~475Ma)和岩石圈地幔拆沉(ca.470~460Ma)。岩石圈地幔拆沉将导致软流圈上涌及随后大陆岩石圈的持续伸展。腾冲地块侵位于~437Ma的花岗质岩体系该拆沉构造后的伸展环境中,以砂屑岩为主的古老地壳沉积岩在地幔热的供给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 崔晓琳邓军张铎肖常先张琦玮吴占毅周淑敏
- 关键词:腾冲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岩石圈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