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培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食管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单抗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鳞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鳞癌
  • 2篇化疗
  • 1篇单核
  • 1篇单抗治疗
  • 1篇蛋白
  • 1篇调强

机构

  • 7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7篇杨培
  • 5篇蒋祥德
  • 5篇刘华
  • 4篇张华鹏
  • 4篇程刚
  • 3篇陈方
  • 2篇王磊
  • 1篇钱立庭
  • 1篇刘勇
  • 1篇刘友如
  • 1篇顾康生
  • 1篇王艳
  • 1篇王艳

传媒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I3K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检测PI3K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6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I3K基因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中的PI3K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3K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6%(44/56),在正常食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刘华刘勇王艳杨培钱立庭
关键词:食管癌PI3K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关联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值,计算LMR值,根据患者LMR值将其分为LMR<3.66组(n=46)和LMR≥3.66组(n=31)。根据N-M分期,患者的分组包括N 0-N 1(n=34)、≥N 2(n=33)和≥M 1(n=10)3组。分析LMR与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R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不同N-M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0-N 1期的2组患者病变部位和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 2期的2组患者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2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R≥3.66组患者的3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LMR<3.66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N-M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年龄、病变部位、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MR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MR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其中LMR≥3.66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另外,年龄、病变部位、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MR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
杨培蒋祥德程刚张华鹏陈方刘华
关键词:食管鳞癌淋巴细胞预后转归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未手术食管癌5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未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ⅠB~Ⅲ期未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选用低剂量单药卡培他滨节拍化疗,600 mg/m^2,2次/d,于早晚饭后0.5 h吞服,每28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对照组选择PF方案(5-Fu 1 g/m^2,d1~d4,DDP 75 mg/m^2,d1;每28 d重复,共4个周期)。两组均接受同期加量三维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PGTV 60.2 Gy/28 f,PTV 50.4 Gy/28f;两组依据放化疗后反应情况给予1~2周期原方案化疗;对于有复发或转移者调整为含紫杉类和铂类药物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90.7%、78.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4.4%、84.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8.5%、55.5%,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0%、58.0%、36.0%。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肾毒性、手足综合征、放射性肺炎、食管狭窄、食管穿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同步放化疗耐受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未手术食管癌患者时,单药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疗效优于PF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程刚蒋祥德张华鹏杨培刘华顾康生
关键词:食管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
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21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三线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共有36例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为0-2分的NSCL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卡瑞丽珠三线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7.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6.1月。治疗中有31例患者(86.1%)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毛细血管扩张症(63.9%)、高血压(58.3%)、乏力(47.2%)、手足综合征(41.6%)、口腔溃疡(36.1%)等。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三线治疗晚期NSCLC取得了较好的客观缓解和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刘友如杨培王磊蒋祥德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顺铂+紫杉醇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记录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优于对照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含量为(34.20±11.84)ng/mL、(1.87±0.33)ng/mL、(23.85±7.44)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01±10.88)ng/mL、(2.56±0.41)ng/mL、(43.10±5.8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至2021年12月,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26.24±4.12)个月、(19.15±3.77)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8.14±4.08)个月、(12.11±4.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化疗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癌胚抗原、CYFRA21-1及CA125的表达有关。
刘华杨培蒋祥德程刚张华鹏陈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化疗癌胚抗原
MUC19突变对派姆单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黏蛋白(MUC)19基因突变对派姆单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MUC19基因突变的老年NSCLC患者36例,在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8例MUC19野生型(MUC19基因未突变)老年NSCLC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派姆单抗2 mg/kg静脉滴注,周期为2 w,共6个周期。出院后通过门诊至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总生存期、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血清CEA、CA125、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肿瘤组织CD8^(+)T细胞数目明显更多(P<0.05)。结论 MUC19突变可改善派姆单抗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延长生存时间。
刘华蒋详德张华鹏程刚杨培陈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三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三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48例体能状态评分为0~3分的SCLC患者给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随访观察其接受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48例患者中失访2例,最终46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安洛替尼三线治疗的客观反应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6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3.8、6.9个月。82.6%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高血压(58.7%)、乏力(41.3%)、厌食(39.1%)、手足综合征(37.0%)、口腔溃疡(32.6%)等。结论安罗替尼三线治疗SCLC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可控。
杨培李强王艳王磊蒋祥德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