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宇罡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象
  • 1篇代码
  • 1篇代码重用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倾向率
  • 1篇气象要素
  • 1篇倾向率
  • 1篇混合编程
  • 1篇编程
  • 1篇PYTHON
  • 1篇MATLAB...
  • 1篇JAVA

机构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蚌埠市气象局

作者

  • 2篇陈宇罡
  • 1篇焦瑞莉
  • 1篇汪翔
  • 1篇田磊
  • 1篇汪永青
  • 1篇李琳
  • 1篇王立志

传媒

  • 1篇电子世界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970—2015年蚌埠地区霾日气候资料重建及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1970—2015年蚌埠地区4个气象站点逐日4个时次的相对湿度、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通过霾的客观判别方法,重建了近46 a蚌埠地区霾日的气候序列,并系统分析了蚌埠地区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关键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日平均值法重建的蚌埠地区霾日序列能较完善的表征霾天气的长期变化特征,且与基于天气现象得到的霾日序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显著相关。1970—2015年蚌埠地区不同气象站点间霾日数差异较大,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蚌埠站霾总日数最多;霾日数表现为秋冬季多、夏季少的季节变化特征。近46 a蚌埠地区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霾日数增长速率达4.8 d·a-1,变化趋势显著;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霾日数略有减少。近地面弱偏东风控制、相对湿度偏高、混合层厚度偏低、逆温为蚌埠地区霾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气象条件,气温和气压与霾日数的关系不显著。
田磊裴琳陈宇罡夏江江汪翔
关键词:气象要素气候倾向率
Java、Python和Matlab混合编程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对于Java、Python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并结合气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实际工作,通过重用原有的Matlab、Python的代码,在数据仓库软件RAMADDA的基础上,快速实现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发布、可视化,并为未来气象数据基于WEB的在线分析、可视化集成提供借鉴。
陈宇罡汪永青李琳焦瑞莉王立志
关键词:PYTHON混合编程代码重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