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小创面患者15例,均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行修复治疗。术后随访0.5-2.0年,平均(1.3-0.4)年,观察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皮瓣部位感觉功能。结果本组15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伤口I期愈合,无感染及动脉危象病例发生,仅1例皮瓣轻度臃肿,占6.67%,无溃疡发生;患肢功能优良率均达100%,皮瓣部位感觉功能持续改善。结论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吴志林陈长松张杰陈洋吴澄斌李蕾郑怀远
-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
- miR-328-5p靶向SPON2介导FAK/Src信号调控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328-5p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癌组和正常组,每组15只,采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化学诱导法构建小鼠胃癌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小鼠胃组织中miR-328-5p、脊椎蛋白2(SPON2)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小鼠胃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化Src(p-Src)、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FAK(p-FAK)蛋白表达水平。将胃癌细胞系SGC7901分为miR-328-5p组、miR-con组、NC组共3组,采用RT-PCR法检测3组细胞miR-328-5p、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胃癌细胞miR-328-5p、miR-con+SPON2基因野生型(WT)和突变型(MUT)的荧光素酶相对活力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胃癌组胃组织中miR-328-5p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SPON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胃癌组胃组织中p-FAK、p-Sr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NC、miR-con组比较,miR-328-5p组miR-328-5p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同时Vimentin、MMP-9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NC、miR-con组比较,miR-328-5p组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miR-328-5p+SPON2 WT组比较,miR-con+SPON2 WT组、miR-con+SPON2 MUT组、miR-328-5p+SPON2 MUT组荧光素酶相对活力值均明显为高(均P<0.05)。结论miR-328-5p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328-5p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iR-328-5p直接靶向SPON2基因3'UTR序列,调控其转录表达,并抑制其下游FAK/Src信号活化及其下游Vimentin、MMP-9的表达。
- 马君陈洋牟一平
- 关键词:MIRNA胃癌
- 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例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2.5 cm×1.5 cm~4.5 cm×2.5 cm。根据损伤的部位、面积和形状设计皮瓣,皮瓣切取范围:3.0 cm×2.0 cm~5.0 cm×3.0 cm。定期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感觉、疤痕和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和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5例,良2例。结论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适合于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薄,供区损伤小,可行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志林陈长松章卓铭吴澄斌陈洋李蕾付勇强陈燕花
- 关键词:手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