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宇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结构
  • 3篇骨密度
  • 3篇股骨
  • 3篇股骨近段
  • 2篇髋部
  • 2篇骨折
  • 2篇CT分析
  • 2篇脆性骨折
  • 1篇定量CT测量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因子
  • 1篇中老年
  • 1篇女性
  • 1篇切除
  • 1篇去势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机构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市监狱管...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作者

  • 5篇程晓光
  • 5篇王玲
  • 5篇张天宇
  • 3篇张勇
  • 2篇于爱红
  • 2篇苏永彬
  • 1篇张勇
  • 1篇徐黎
  • 1篇赵伟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社区中老年腰椎滑脱患病现状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对北京社区中老年人群腰椎滑脱(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 5452 例(男 3039 例、女 2413 例)北京社区中老年脊柱侧位 CT 定位像,采用 Meyerding 分度法对 LS 做出诊断,统计 LS 的患病率,按性别、年龄、椎体累及情况分组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北京社区中老年人群 LS 总患病率为 17.1%,男性为 17.5%,女性为 1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腰椎前滑脱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9.9% vs.6.2%) (P=0.000);腰椎后滑脱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2.4% vs.8.1%) (P=0.000);涉及一个以上椎体滑脱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4% vs.2.4%)(P=0.030)。男性 LS 最好发于 L_(5)椎体,前滑脱好发于 L_(5),后滑脱好发于 L_(3),后滑脱比前滑脱多见;女性 LS 最好发于 L_(4)椎体,前滑脱好发于 L_(4),后滑脱好发于 L_(3),前滑脱比后滑脱多见。腰椎前滑脱主要为 Ⅰ 度;少数为 Ⅱ 度,主要发生在 L_(5);无 Ⅲ 度及以上滑脱;腰椎后滑脱只有 Ⅰ 度。总体社区居民、男性 LS 患病率在 50~69 岁之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 岁以上降低;女性 LS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 女性更易患腰椎前滑脱,主要表现在 L_(4);男性更易患腰椎后滑脱,主要表现在 L_(3);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一个以上椎体滑脱。LS 患病率整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张天宇张天一张勇张勇王玲赵伟崔克帅程晓光
关键词:患病率脊椎滑脱腰椎流行病学研究
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股骨近段骨密度及骨结构定量CT分析
王玲苏永彬于爱红程晓光张勇端木羊羊张晨鑫张天宇
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股骨近段骨密度及骨结构定量CT分析
目的 比较发生低能量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与正常对照组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骨结构形态差异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是北京髋部脆性骨折老年女性和健康志愿者髋部定量CT(QCT)数据。
王玲苏永彬于爱红程晓光张勇端木羊羊张晨鑫张天宇
关键词:骨结构骨密度
定量CT测量北京城乡老年人股骨近段骨密度与骨结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居住地分为城区组(n=118)(男性46名、女性72名)和农村组(n=56)(男性31名、女性25名)。统计学分析由QCT测得的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FN v 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otal hip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TH v 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FN a 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R a 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nter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IT a BMD)和全髋面积骨密度(total hip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H a BMD)等参数以及股骨近段骨强度(hip strength analysis,HSA)参数,包括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颈宽度(femur neck width,FNW)、髋轴长(hip axis length,HAL)、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BR)、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d cortical thickness,ACT)、截面模数(section modulus,SM)等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城乡男女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城区老年男性体质量(73.66±12.63)kg显著高于农村男性(67.8±9.58)kg(P<0.05);城乡男性之间的FN v BMD、TH v BMD、FN a BMD、TR a BMD、IT a BMD、TH a BMD、NSA、FNW、HAL、CSMI、CSA、BR、ACT、SM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女性HAL显著高于城区女性HAL(109.41 mm vs 104.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骨密度及骨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老年女性HAL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外,本研究人群股骨近段QCT骨密度与骨结构参数无城乡差别。
张天宇程晓光王玲张勇
关键词:股骨近段骨密度骨结构
去势比格犬腹部脂肪与相关血清学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建立去势比格犬模型,观察绝经早期腹部脂肪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脂肪与骨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测量与分析,探讨脂肪及骨代谢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只成年雌性比格犬进行去势术,分别在术前、术后4个月、6个月、10个月进行腰椎定量CT(quantati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腹部脂肪面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RI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及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比较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关系。结果比格犬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腹部总脂肪面积(total fat area,TFA)在术后6个月、10个月均增加(P<0.05),术后10个月VFA增加百分比均值为84.39%,且为三者中最大;术后比格犬BMD并未明显降低。体重、BMD、瘦素(leptin,LP)、VFA、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与SFA相关。SFA、体重、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内脏脂肪素(visfatin,VFN)与BMD相关。结论去势比格犬模型可用于研究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脂肪代谢变化,但短期内BMD并未明显丢失,骨、脂肪代谢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杨若培徐黎王玲张晨鑫张天宇端木羊羊闫国强程晓光
关键词:卵巢切除腹部脂肪骨密度脂肪因子比格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