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亚低温
  • 5篇重型
  • 5篇重型颅脑
  • 5篇颅脑
  • 4篇亚低温治疗
  • 3篇血管
  • 3篇重型颅脑创伤
  • 3篇颅脑创伤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创伤
  • 3篇脑损伤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3篇创伤
  • 2篇血清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细胞
  • 2篇脑胶质瘤
  • 2篇减压术
  • 2篇胶质瘤细胞

机构

  • 10篇沧州市中心医...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0篇李刚
  • 9篇赵志煌
  • 7篇尚金星
  • 7篇王希瑞
  • 6篇李亚斌
  • 2篇任宝文
  • 1篇祁大勇
  • 1篇尹港峰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任宝文王希瑞尚金星李刚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常规药物治疗
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sTBI共66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33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GCS评分、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疗效;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肽素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GCS评分、GOS评分、ADL评分、E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MB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AngⅡ、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BI去骨瓣减压术后,亚低温和高压氧均是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BP、和肽素水平,以及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李亚斌王希瑞尚金星赵志煌李刚张宝旭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高压氧治疗亚低温治疗和肽素髓鞘碱性蛋白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颅内压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李亚斌王希瑞尚金星赵志煌李刚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的外科急症。有关低温治疗是否有助于患者长期预后仍存在很大争议。大多数研究直接观察低温治疗后的长期预后,针对降温、体温维持和复温过程中的颅内压变化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研究较少。该项目纵向观察...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创伤物理降温方法亚低温治疗
CASC11通过调控miR-64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候选基因11(Long non-coding RNA 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gene 11,lncRNA CASC11)通过调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64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MGR3,UWR7和A172中CASC11表达水平及小干扰RAN CASC11(Small interfering RNA CASC11,si-CASC11)转染U87细胞后CASC11,miR-641表达水平;在人脑胶质瘤细胞U87中敲除CASC1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侵袭小室实验(Transwell assay)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U8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CASC11和miR-64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在U87细胞中CASC11表达水平最高,故选U87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敲除CASC11后可抑制U8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U87细胞中的CASC1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miR-641 mRNA相对表达水平;CASC11和miR-641之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敲除CASC11后可靶向负调控miR-641表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是脑胶质瘤的分子靶点。
赵志煌祁大勇刘军李刚韩永刚
关键词: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头痛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头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神经外科显微血管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各3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西医镇痛,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镇痛。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d、5d、10d、15d疼痛程度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5d、10d、15d VAS评分均降低,且结合组治疗1d VAS评分稍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稍低于对照组的7.89%(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头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术后头痛程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任宝文尹港峰李亚斌赵志煌王希瑞尚金星李刚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头痛中西医结合
八月札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EMT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肿瘤易感基因(CASC11)/微小RNA-641(miR-641)信号轴探讨八月札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SHG-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SHG-44细胞分别用含0、30、60、90、120和180μg/mL八月札水提物的培养基培养,24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SHG-44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八月札水提物组(90μg/mL八月札水提物处理24h)、阴性对照组(NC组:转染NC 24h)、CASC11模拟物组(CASC11mimic组:转染CASC11 mimic 24h)和八月札水提物+CASC11 mimic组(转染CASC11 mimic 24h后,90μg/mL八月札水提物处理24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ASC11和miR-641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CASC11和miR-641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上皮钙粘蛋白(E-cad)、神经钙粘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随八月札水提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八月札水提物组CASC11表达水平、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侵袭细胞数及N-cad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iR-641表达水平和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八月札水提物组比较,八月札水提物+CASC11 mimic组CASC11表达水平、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侵袭细胞数及N-cad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iR-641表达水平和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NC组比较,CASC11 mimic组CASC11表达水平、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侵袭细胞数及N-cad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iR-641表达水平和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CASC11 mimic组比较,八月札水提物+CASC11 mimic组CASC11表达水平、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侵袭细胞数及N-cad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iR-641表达水平和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八月札水提物抑制胶质瘤细胞SHG-44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C11表达,同时升高miR-
刘军祁大勇赵志煌李刚韩永刚
关键词:胶质瘤上皮间质转化
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4)与观察组(n=49)。观察组术中采取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常规组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直肠温度、血糖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情况[血流动态阻力(DR)、平均血流流速(Vmean)、脑氧摄取量(CERO_(2))、搏动波速(Wv)及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颅内压、直肠温度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R、Wv显著降低,Vmean、CERO_(2)、Qmean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高于常规组,植物生存率、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脑组织的血流量显著下调,患者的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李亚斌尚金星赵志煌王希瑞李刚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的血清细胞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生长因子(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三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重型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脑内凝血功能以及血清内NGF、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颅内水肿面积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水平显著下降,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和GCS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后NGF、CGR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下降,抗凝血酶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亚低温治疗重型TBI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NGF、CGRP表达。
李亚斌李刚王希瑞尚金星赵志煌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依达拉奉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亚低温
青藤碱基于CASC11/AKT3轴对脑胶质瘤原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脑胶质瘤原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及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基于癌易感候选基因11(CASC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AKT3)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U87-MG细胞,将CASC11过表达质粒CASC11 mimics转染至U87-MG细胞,48 h后用于后续实验。取45只BALB/c裸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空白组;其余25只裸鼠给予U87-MG细胞悬液建立脑胶质瘤原位荷瘤模型,将成功建模的20只裸鼠随机分为脑胶质瘤组、青藤碱组,各10只;剩余的10只裸鼠注射转染48 h后的U87-MG细胞悬液,设为mimics联合青藤碱组。建模完成后7 d,给予青藤碱组、mimics联合青藤碱组裸鼠腹腔注射青藤碱(20 mg/kg),其余组腹腔注射等体量生理盐水。干预14 d后,测定抑瘤率与脾脏指数,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和AKT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imics联合青藤碱组、青藤碱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29±4.46)%、(52.10±6.87)%,前者较后者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脑胶质瘤组的脾脏指数降低(P<0.05);与脑胶质瘤组比较,青藤碱组的脾脏指数升高,血管密度、AKT3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与青藤碱组比较,mimics联合青藤碱组的脾脏指数降低,血管密度、AKT3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结论青藤碱可提升脑胶质瘤原位荷瘤裸鼠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其可能通过抑制CASC11表达进而下调AKT3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
祁大勇刘军赵志煌李刚韩永刚
关键词:脑胶质瘤青藤碱血管生成肿瘤生长
不同时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沧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亚低温联合后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以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显著高于对照组(73.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sTBI的疗效更为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亚斌尚金星赵志煌王希瑞李刚
关键词:高压氧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血清指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