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宇斌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3篇同位素
  • 3篇锆石
  • 3篇北缘
  • 3篇HF同位素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地球
  • 2篇岩石地球化学
  • 2篇石地
  • 2篇盆地
  • 2篇锆石U-PB...
  • 2篇锡铁山
  • 2篇金矿
  • 2篇柴北缘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英云闪长岩
  • 1篇油层
  • 1篇油气管道
  • 1篇油田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7篇廖宇斌
  • 4篇李碧乐
  • 2篇孙景
  • 1篇王力
  • 1篇孙永刚
  • 1篇李甘甜
  • 1篇李涛

传媒

  • 2篇世界地质
  • 2篇黄金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化工设备与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延边地区沙金沟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沙金沟金矿床成矿过程由早至晚主要分为4个成矿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其中Ⅱ阶段和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类型复杂,主要有含子矿物三相、富CO_2三相和气液二相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224℃~478℃,显示为中高温特点;流体盐度为0.62%~53.81%,流体密度为0.61~1.14 g/cm^3,既存在高盐度和中高密度的流体,也存在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流体。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阶段有大气水加入。Ⅱ阶段流体不混溶和Ⅲ阶段大气水与岩浆水混合是Au沉淀的主要原因。流体性质早阶段为氧化性流体,主成矿阶段为中性和还原流体,晚阶段为弱碱性和弱氧化的流体。估算出沙金沟金矿床成矿深度为5.9~9.7 km,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按照成矿动力学背景,属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李甘甜王力宁传奇张俊怡廖宇斌孙景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成矿阶段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
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区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为确定锡铁山矿区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原岩性质和岩石成因,笔者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4.7±1.1)Ma,属于中寒武世;岩石中SiO2含量为47.88%~49.87%,MgO为4.66%~5.21%,TiO2为0.47%~0.51%,P2O5为0.04%~0.05%,K2O为0.34%~0.56%,Na2O为2.67%~3.24%,Mg#为61.67~65.84,为高铝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略右倾的稀土配分曲线模式,显示明显的正Eu异常(δEu=1.74~1.92);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4.1~7.6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950~812 Ma,表明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Sr和不相容元素U,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和P和Ti,显示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锡铁山辉长岩形成在柴达木洋向北俯冲于祁连山地块之下的岛弧环境,进一步证实柴北缘在中寒武世发生了洋壳俯冲作用。
廖宇斌李碧乐孙永刚杨佰慧高歌悦刘国文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辉长岩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
2024年
为确定长8油层储层现今表征,储层物性受黏土矿物胶结物控制模式,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可见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廖宇斌李涛于志栋肖骁王守志刘国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青海锡铁山地区二长花岗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锡铁山地区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构造带上,该构造带内发育多处金矿床。对锡铁山地区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其中:锆石定年获得的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0.8 Ma±1.8 Ma(MSWD=0.34),属于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Al_2O_3,富碱,低CaO、MgO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的εHf(t)值均为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小,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005~1 298 Ma,岩浆主要来源于新生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岩石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锡铁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南祁连向柴达木板块俯冲碰撞后伸展的环境,该期花岗岩与区域上热液脉型金矿床关系密切。
杨佰慧李碧乐金烨高歌悦张俊怡孙景廖宇斌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
柴北缘苦水泉金矿英云闪长岩和细粒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苦水泉金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中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该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征,矿体沿断裂构造分布在英云闪长岩中,空间上与细粒闪长岩脉密切相关。本文对苦水泉金矿中的英云闪长岩和细粒闪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英云闪长岩具有富钠贫钾(Na2O/K2O=6.24~13.09)、高Sr低Y(Sr/Y=205~335)的埃达克岩的特征,与锡铁山榴辉岩中的埃达克质浅色脉体十分相似;细粒闪长岩富铝、钙、铁,贫镁,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贫高场强元素(HFSEs),Ni、Co含量低,为典型的大陆下地壳来源的岩石。锆石U-Pb定年显示,英云闪长岩和细粒闪长岩分别形成于429.9±2.5Ma和428.0±1.9Ma,Hf同位素分析显示英云闪长岩锆石εHf(t)值为+9.8~+11.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613~747Ma,细粒闪长岩锆石εHf(t)值为-31.4~-9.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22~2803Ma。综合分析表明柴北缘在早志留世正处于大陆地壳俯冲、折返阶段,苦水泉英云闪长岩为俯冲洋壳变质的榴辉岩在陆壳折返阶段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细粒闪长岩起源于古老的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分布在细粒闪长岩上下盘的矿体品位通常远高于平均品位,说明细粒闪长岩为金矿化提供了热动力和热液,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使得矿体的品位局部变富,由此近似的将细粒闪长岩的年龄作为苦水泉金矿的成矿时代(~428Ma)。苦水泉金矿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的确定,指示柴北缘在早志留世陆壳折返阶段存在一期金矿化。
李治华李碧乐王斌陈苏龙李鹏廖宇斌廖宇斌
关键词:柴北缘地球化学HF同位素造山型金矿
油气管道CO_(2)-H_(2)S/SRB腐蚀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腐蚀是影响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关键因素,往往会引起管道穿孔和输送介质泄漏,进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因此,管道材料腐蚀机理与腐蚀速率预测对于后续腐蚀防控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尤为重要。文章旨在综述油田管道CO_(2)-H2S/SRB腐蚀机理及预测模型相关研究进展。首先研究了CO_(2)-H_(2)S、SRB、CO_(2)/H_(2)S/SRB条件下腐蚀机理,然后分别总结了不同腐蚀机理下的预测模型,最后对比了不同模型的建模方法、考虑因素以及各自适用条件,分析了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现状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解决油田管道实际腐蚀失效问题及针对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廖宇斌刘国文
关键词:油田管道SRB
柴北缘锡铁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被引量:5
2018年
对锡铁山北东侧的花岗斑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73. 9±2. 2 Ma (MSWD=0. 069),属于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硅(SiO_2=76. 33%~76. 99%)和碱(K_2O+Na_2O=7. 28%~8. 19%),低钙(CaO=0. 58%~0. 75%)、镁(MgO=0. 20%~0. 31%)和Mg~#值(Mg~#=23. 29~30. 17),A/CNK介于0. 97~0. 98,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及Ba、Sr等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 36~0. 43)。锆石Hf同位素ε_(Hf)(t)比值为+6. 6~+9. 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760~950 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锡铁山花岗斑岩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为起源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文锡铁山花岗斑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高歌悦李碧乐杨佰慧廖宇斌
关键词:锡铁山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