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珊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恶性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在减缓肿瘤发展进程、延长生存期及增加临床获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表达有密切联系[1]。
- 李腾陈兆鑫罗心宇林海珊曹邦伟
- 关键词:疗效预测靶向药物V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低表达
-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主要由产生黑色素的神经鞘细胞发生突变,导致酪氨酸代谢和黑色素生成异常所引起。晚期MM是最具侵袭性的皮肤肿瘤,患者生存期仅为6~12个月。目前,晚期MM的内科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达卡巴嗪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先批准用于晚期MM的化疗药,但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仅为10%~15%,主要原因是产生耐药。
- 陈兆鑫林海珊俞静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分子靶向药物晚期联合免疫抑制剂检查点
- 静脉化疗联合放疗对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复发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静脉化疗联合放疗在复发的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metastasis,ISLM)而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1例女性复发的ISLM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方案化疗6~8个周期和治愈性放疗。在第3次与第4次化疗的间隔进行放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患者分别采用内分泌或靶向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采用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化疗、放疗后患者的临床总缓解率为94%(51/5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OS分别为31和45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为38%和22%。结论:对于复发的ISLM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是一个优化的选择。
- 马妮娜赵宏林海珊曹邦伟
- 关键词:静脉化疗放疗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 大黄素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上调ACE2-Ang(1-7)-Mas受体轴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验证大黄素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Mas受体轴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大黄素、甲磺酸阿帕替尼以及联合用药(大黄素+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L-6)、Ang(1-7)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ACE2、Mas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加药干预细胞后,大黄素组细胞抑制率为11.72%,甲磺酸阿帕替尼组的抑制率为15.94%,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为28.84%,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大黄素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组;与IL-6相反,大黄素组、甲磺酸阿帕替尼组及联合用药组的An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用药组最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大黄素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组ACE2及Mas受体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表达最高。结论:大黄素及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通过上调ACE2-Ang(1-7)-Mas受体轴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 王婧马晓尚昆林海珊曹邦伟
- 关键词:大黄素胰腺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新辅助免疫治疗进展
- 2024年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治疗成为全球急需应对的重大健康挑战。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引入,治疗NSCLC的新思路不断涌现,并且在晚期NSCLC患者中已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ICIs引入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现其在新辅助治疗中同样可为患者带来治疗获益。本文旨在综述近期关于ICIs在NSCLC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其对患者生存期、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改善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郝卓鸿云铎张颖李卉惠林海珊崔永赵磊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
-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复发或难治性ES-SCLC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复发或难治性广泛期(ES)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一线应用依托泊苷/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ES-SCLC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ORR分别为26.3%(10/38)、13.9%(5/36)(P=0.035),DCR分别为84.2%(32/38)、72.2%(26/36)(P=0.042),中位PFS分别为6.00、3.45个月(P=0.013),中位OS分别为10.30、8.75个月(P=0.00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相比,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延长了复发或难治性ES-SCLC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李卉惠李广欣赵鹏飞林海珊赵磊俞静张颖
- 基于TCGA数据库探索KDM5c通过影响RNA m6A修饰调控结肠癌预后机制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腺癌(COAD)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区别KDM5c高低表达组结肠癌预后区别及两组差异基因分析探索可能影响预后的机制。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COAD的转录组数据,以KDM5c mRNA水平中位数界,分为KDM5c高低表达组,进行生产分析,利用R语言edge R包筛选出差异基因后,对差异基因进行GESA分析及RNA m6A相关蛋白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KDM5c高表达于结肠腺癌组织中,且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KDM5c高表达结肠腺癌好发与KDM5c在多结肠腺瘤转化所致结肠癌、女性肠癌、腺癌类型肠癌以及右半结肠癌,KDM5c影响结肠癌5年生存率。同时KDM5c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多种促癌基因,且KDM5c差异表达影响11种RNA m6A蛋白表达,其中可能通过影响METTL14基因CpG岛甲基化下调其表达。结论 KDM5c可能通过影响RNA m6A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结肠腺癌预后。
- 林海珊尚昆曹邦伟
- 关键词:结肠腺癌预后
- lncRNA MVIH异常高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癌微血管浸润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MVIH)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侵袭和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W620细胞分为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质粒)、MVIH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MVIH过表达载体质粒)、NC-siRNA组(转染干扰序列阴性对照NC-siRNA)和MVIH-siRNA组(转染MVIH-siRNA干扰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SW620细胞中MVIH mRNA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SW620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将转染48 h后的各组SW620细胞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每5天测量移植瘤体积评价肿瘤生长情况,25 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重量。结果MVIH过表达组SW620细胞中MVIH mRN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率及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5);MVIH-siRNA组SW620细胞中MVIH mRNA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且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NC-siRNA组(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MVIH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重量高于空载体组(P<0.05);MVIH-siRN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重量低于NC-siRNA组(P<0.05)。结论LncRNA MVIH具有促进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成瘤的作用。
- 马妮娜林海珊甄洪超王婧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侵袭肿瘤移植
- 大黄素联合雷替曲塞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雷替曲塞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系增殖的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0.1%DMSO)、雷替曲塞组(雷替曲塞)、大黄素组(大黄素)和联合用药组(大黄素+雷替曲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大黄素、雷替曲塞和联合用药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以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ACE2、Ang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组(100μmol/L)、雷替曲塞组(40μmol/L)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6.73%、42.39%和68.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雷替曲塞组显著低于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及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结果证实,大黄素组、雷替曲塞组和联合用药组PANC-1细胞ACE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AngⅡ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联合用药组ACE2的表达最高、AngⅡ的表达最低。结论:大黄素、雷替曲塞单药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提高ACE2水平、降低AngⅡ水平,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2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 马晓尚昆林海珊王婧
- 关键词:大黄素雷替曲塞胰腺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接受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521例NSCLC患者资料,其中40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转移组),115例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浆FDP水平、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FDP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术前FDP水平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521例NSCLC患者中,女性266例,男性255例;年龄[M(Q_(1),Q_(3))]59岁(54岁,65岁);腺癌441例,鳞状细胞癌70例。无转移组和转移组NSCLC患者术前FDP水平分别为2.78 mg/L(2.35 mg/L,3.13 mg/L)和2.99 mg/L(2.56 mg/L,4.1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3,P<0.001)。早期(Ⅰ~Ⅱ期)患者术前FDP水平为2.56 mg/L(2.35 mg/L,3.20 mg/L),晚期(Ⅲ~Ⅳ期)患者术前FDP水平为2.99 mg/L(2.56 mg/L,3.20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42,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DP水平与肿瘤长径呈正相关(r=0.287,P<0.001)。115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术前FDP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呈正相关(r=0.679,P<0.001)。根据术前中位FDP水平(2.78 mg/L),将患者分为FDP≤2.78 mg/L组和FDP>2.78 mg/L组,两组NSCLC患者年龄、转移情况、肿瘤分期、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数和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前血浆FDP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的转移情况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
- 车娟娟王婧胡牧甄洪超林海珊尚昆曹邦伟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肿瘤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