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病毒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品污染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诺如病毒
  • 1篇微生物
  • 1篇胃肠
  • 1篇胃肠炎
  • 1篇卫生事件
  • 1篇污染

机构

  • 4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篇韩林
  • 2篇潘峰
  • 2篇赵惠玲
  • 1篇赵颖
  • 1篇高艳青
  • 1篇唐金凤
  • 1篇王希峰
  • 1篇甘亚弟
  • 1篇房宁
  • 1篇马琳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22年北京市某镇一起集中式供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2024年
目的 调查2022年北京市某镇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及措施,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和临床表现,采集病例、外环境涂抹和水样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搜索到324例病例,分布在6个社区中的28个小区和2个厂区,罹患率为1.82%(324/17 843),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99.69%),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倾向;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生水的发病风险是未饮用生水的4.9倍(比值比=4.929, 95%置信区间:1.612~15.071)。30份病例便标本、3份环境涂抹标本和12份水样样本检出诺如病毒。结论 本次事件由集中式供水被诺如病毒污染引起,饮用生水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开展供水安全检查,及早发现可能的污染源,保护公众健康。
李志平吕守明李秋玲甘亚弟高艳青唐金凤都恩环陈奕彤房宁韩林王希峰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对照
2012—2015年北京市大兴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方法对在大兴区3家二级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未使用抗生素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2、3季度,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量峰值出现在3季度,4年间采集1 77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231株,总检出率13.03%,2015年阳性率最高,为22.32%。4年中检出沙门菌114株(49.35%)、肠致病性大肠杆菌41株(17.75%)、志贺菌27株(11.68%)、副溶血弧菌12株(5.19%)、其他肠道病原菌17株(7.36%)、诺如病毒20株(8.66%)。食源性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0~<7岁及20~<40岁2个年龄组,分别占监测人数的32.77%和34.69%;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兴区食源性疾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3季度,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0~<7岁及20~<40岁年龄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以沙门菌为主,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赵惠玲潘峰韩林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2010—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掌握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发现高危食品种类,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2014年连续5年共采集辖区范围内的22类食品样品,进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采集样品899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9株,污染样品检出率为6.56%。在检出的59种致病菌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的构成比为15.25%、15.25%、40.68%、18.64%、6.78%和3.39%,而志贺菌从未检出。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首要污染的致病菌为单增李斯特菌,主要受污染食品为生畜肉,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潘峰韩林赵惠玲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食品安全
2015—2019年北京市大兴区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辖区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和变化趋势,为本区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收集大兴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采集便标本,检测常见8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肠道病毒,对检出病原分析。结果2015—2019年监测病例1941例,检出致病菌5种254株,阳性率13.09%,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阳性率分别为5.20%、4.64%、2.78%、0.41%,空肠弯曲菌1株。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45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45株,志贺氏菌均为宋内志贺氏菌。1941例中600例开展肠道病毒检测,检出2种70株,阳性率11.6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67株。结论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致病菌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布发生变化,副溶血性弧菌占比上升,志贺氏菌明显下降,各致病菌血清型发生变化。肠道病毒中诺如病毒占优势。预计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将趋于复杂。
赵颖马琳韩林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肠道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