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与共面坐标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对比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采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和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3例,共37个病灶。中位年龄50岁(32~71岁)。病灶体积为40.0(4.6~332.4)cm^3。所有患者均进行3D-PNCT和3D-PCT术前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种模板计划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保持近似。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两组靶区D90相似(P>0.05)。3D-PNCT组每例患者通过肠管针数和破骨针数均少于3D-PCT组[0(0~13),0(0~25),Z=-2.941,P<0.05;0(0~3),0(0~25),Z=-2.232,P<0.05]。结论对于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两种模板术前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3D-PNCT引起的损伤小,应用更安全。
- 曲昂王俊杰姜玉良孙海涛江萍吉喆郭福新范京红李卫燕
-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碘放射性同位素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治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阐明利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精确性。方法 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9例,术前均行CT模拟机扫描定位图像传送粒子治疗计划系统(B-TPS)行术前计划,打印3D-PNCT,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并植入粒子,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植入针数和粒子数,比较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即D10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 患者GTV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粒子总数675颗,术后669颗。术前粒子针总数138根,术后132根。针道角度偏差平均1.99°±2.94°(0°~13°)。术前和术后CI、EI和HI、靶区D90、MPD、V100、V150和V200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术前、术后治疗计划匹配和植入精确性。
- 江萍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旭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宫颈癌粒子植入
- CT引导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Ⅰ粒子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癌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共42例。其中头颈部肿瘤原位或瘤床复发26例,头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肿瘤体积为2.4~102.8 cm3(中位体积大小为28.6 cm3)。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选择粒子活度为0.34~0.70 mCi,中位活度为0.6 mCi(1 Ci=3.7×1010Bq)。粒子数目为10~126枚(中位为34枚)。插入粒子植入针为4~31根(中位针数11根)。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并随访。对皮肤、黏膜、血液和脊髓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随访时间为4~14个月,中位随访8.5个月。1例出现可疑治疗相关Ⅲ度神经反应。余病例均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皮肤Ⅰ度反应3例(3/42),黏膜Ⅰ度反应1例、Ⅱ度反应2例。口干均未加重。皮肤反应与皮肤所受剂量(D0.1 cm3)相关,D0.1 cm3≥60 Gy和D0.1 cm3 〈60 Gy的皮肤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32)。均未出现血液毒性反应和脊髓损伤,也未发现粒子移位。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剂量精准。
- 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刘锴雷金华王俊杰
-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癌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分析125 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07-2015年于我科接受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患者数据,共101例,以往接受外照射中位积累剂量66 Gy.粒子植入后剂量(D90)中位数117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防12.2个月.患者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26.6%,5年总生存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局控相关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植入部位、病灶体积 、D90、近期疗效(P均〈0.05),与生存相关因素为KPS、病灶体积 、D90及近期疗效(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灶体积 、D90、近期疗效为与局控相关的影响因素(P=0.000、0.002、0.003、0.014).不良反应方面,皮肤/黏膜破溃25.7%,疼痛13.9%.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 125 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鳞癌、病灶体积小 、D90高预示较好的局控.
- 吉喆郭福新彭冉徐飞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通过对3D打印模板(共面和非共面)辅助治疗软组织肉瘤术前、术后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其应用的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软组织肉瘤患者19例,共25处病灶。所有患者行术前病情评估、CT模拟定位、术前计划设计、3D模板打印、3D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和粒子植入、术后剂量学评估、术后护理及定期随访。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筛选位于躯干及四肢浅部的软组织肉瘤10例,分别设计共面模板和非共面模板引导的术前计划,对比两种模板引导下术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25块,共25处病灶,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躯干及四肢浅表并使用3D打印共面模板与非共面模板引导的术前计划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具有较好的定位精确性。对位于躯干及四肢浅部的软组织肉瘤,建议优先选择3D打印共面模板。
- 李学敏彭冉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孙海涛范京红李旭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CT引导剂量学软组织肉瘤
- CT引导辅助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引导^125 I粒子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剂量学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剂量学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共42例。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相对比,剂量学参数包括D90、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42块。入组患者的GTV平均体积为28.6cm^3,术后GTV平均D90 142.6 Gy。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的均值分别为142.6Gy、77.3Gy、92.48%、68.40%、42.98%,术前则分别为144.5和70.2Gy、91.45%、63.12%、34.74%。其中D90、V100、CI、EI、HI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D、V150、V20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2.863、-4.778,P〈0.05)。结论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针对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 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3D打印放射性粒子植入剂量学
- 剂量学参数对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疔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30例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3.5(30-75)岁。通过术后计划评估剂量学参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无进展生存率(LPFS)和总生存率(OS),并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年和2年LPFS率分别为39.4%、22.5%。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57.3%、27.4%。术后计划,90%、100%大体肿瘤靶区(GTV)接受的剂量(D90和D100)分别为(132±47)和(51±24)Gy。接受100%、150%、200%的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分别为88%±10%、69%±15%和51%±18%。D90≥105Gy或D100/〉55Gy或V100≥91%,LPFS明显延长(均P〈0.05)。D100是影响LPFS的独立因素。但剂量学参数对OS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当D90≥105Gy或D100≥55Gy或V100≥91%时可延长LPFS,D100是影响LPFS的独立因素。
- 曲昂孙海涛姜伟娟江萍姜玉良李卫燕田素青王俊杰
-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
- 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辅助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和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和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和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 曲昂彭冉姜玉良江萍吉喆郭福新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剂量学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剂量学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 崔佳宁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粒子植入脊柱转移瘤剂量学
-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吉喆郭福新姜玉良彭冉徐飞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 关键词:CT引导肺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