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萍

作品数:1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病毒
  • 9篇家蚕
  • 8篇多角体
  • 8篇多角体病毒
  • 8篇家蚕核型多角...
  • 8篇核型多角体
  • 8篇核型多角体病
  • 8篇核型多角体病...
  • 5篇蛋白
  • 5篇杆状
  • 5篇杆状病毒
  • 4篇经口
  • 3篇相互作用
  • 3篇昆虫
  • 3篇昆虫杆状病毒
  • 3篇包埋
  • 2篇生长发育
  • 2篇酵母
  • 2篇酵母双杂交
  • 2篇包膜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吴小锋
  • 13篇王海萍
  • 4篇郑秦
  • 3篇冯敏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2篇浙江省科协服...
  • 1篇蚕桑通报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杆状病毒经口感染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昆虫杆状病毒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被幼虫食下后通过感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感染,这个过程被称为经口感染。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s)。研究表明7种PIFs:P74、PIF1、PIF2、PIF3、PIF4、PIF6、P95(Ac83)和2种ODV特异性蛋白,Ac5和Ac108,与ODV表面复合物相关,该复合物被称为PIF复合物。阐明杆状病毒PIFs之间,尤其是复合物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是了解经口感染因子功能的关键。本研究以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为研究对象,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探究了与PIF复合物相关的9种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我们鉴定到了6对相互作用,分别为PIF1-PIF2、PIF1-PIF3、PIF1-PIF4、PIF1-P95、PIF2-PIF3和PIF3-PIF4,但是没有鉴定到P74、PIF6、Ac5和Ac108参与相互作用。其中PIF1-PIF3、PIF2-PIF3和PIF1-P95为强相互作用,其他相互作用为中等强度相互作用。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PIF1是PIF复合物的中心,其他成分都和PIF1存在相互作用。最后,我们对目前为止已报道的PIF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包括10对不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PIF1-PIF2、PIF1-PIF3、PIF1-PIF4、PIF1-P95、PIF2-PIF3、PIF3-PIF4、ODV-E56-PIF1、ODV-E56-PIF2、ODV-E56-PIF3和ODV-E56-P74,以及2对自相互作用:PIF3-PIF3和ODV-E56-ODV-E56。总之,本研究探索了PIF复合物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特点,揭示了复合物中各成分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进了对该复合物的认识。
郑秦范颖王海萍许伟凡孔祥硕吴小锋
关键词:杆状病毒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11基因的功能研究
杆状病毒是一类特异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毒。通过基因缺失研究,杆状病毒许多基因的功能已基本阐明,但仍有部分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确,特别是一些编码小分子量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本研究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功能未知的bm1...
王海萍许伟凡孔祥硕范颖刘航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文献传递
昆虫杆状病毒egt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杆状病毒是一类大分子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编码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在感染昆虫后表达产生EGT酶。EGT酶的催化使宿主体内的蜕皮激素失活,阻止幼虫蜕皮,从而利于病毒自身的繁殖。已有研究发现,敲除egt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死亡时间缩短,向上攀爬行为减弱。最近的研究还表明转egt基因的家蚕蚕蛹发育迟缓。从分子水平对EGT酶作用机制及其与宿主蛋白互作关系进行探索,将加深我们对杆状病毒调控宿主生长发育和行为变化策略的认识,有利于农业生产应用(特别是蚕丝业,如鲜茧缫丝),且为新型高效生物杀虫剂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王海萍吴小锋
关键词:杆状病毒EGT基因生长发育
家蚕中肠细胞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P74的互作蛋白筛选被引量:1
2018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定的PIF,与ODV结合中肠上皮细胞有关。为了鉴定宿主家蚕中肠细胞中与P74互作的蛋白质,构建家蚕中肠酵母文库,并以P74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筛选到7种互作候选蛋白,分别为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IMP3、60S核糖体蛋白L5、JAB-MPN结构域蛋白、细胞质肌动蛋白A3、35 k D蛋白酶、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蛋白1-B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JAB-MPN结构域蛋白和P74之间存在强烈互作,该蛋白质可能是ODV结合中肠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m NPV经口感染的详细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郑秦孔祥硕王海萍许伟凡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V结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鉴定
昆虫杆状病毒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产生2种结构和功能不同,但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病毒粒子表型,即出芽型病毒(BV)和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DV)。为了鉴定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V病毒结构蛋白及结构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
张健家沈运旺许伟凡王海萍吴小锋
文献传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11基因对病毒基因转录及ODV病毒粒子包埋的影响
2019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1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但其在病毒感染过程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m11敲除型病毒,并利用Bac-to-Bac系统重新构建恢复型及野生型重组病毒。转染试验及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表明,Bm11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出芽型病毒粒子(BV)的产生及病毒基因组DNA复制,但对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影响显著(P<0.01)。经皮注射虫体实验结果显示,敲除型病毒的致死中时(LT50)明显长于恢复型病毒和野生型重组病毒。经口感染实验表明,添食106个野生型重组病毒或恢复型病毒多角体(OB)的家蚕死亡率均达到100%,而添食敲除型病毒多角体的家蚕死亡率只有64.89%,且死亡时间明显延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恢复型病毒和野生型重组病毒相比,Bm11敲除型病毒感染细胞内多角体包埋的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数量显著减少(P<0.01)。综上所述,Bm11虽不是BmNPV复制必需基因,但该基因的缺失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转录以及ODV粒子包埋效率均有重要影响。
王海萍张健家孔祥硕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转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利用网格蛋白和动力蛋白依赖性的内吞途径进入BmN细胞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导致恶性蚕病并造成蚕业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B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进入宿主细胞是启始感染的一个基本过程。然而对于BV入侵宿主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并且BV是否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
冯敏张健家许伟凡王海萍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动力蛋白
文献传递
家蚕Bm NPV经口感染因子P74与家蚕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
昆虫杆状病毒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被幼虫食下后通过感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
郑秦孔祥硕王海萍许伟凡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杆状病毒
文献传递
昆虫杆状病毒egt基因研究进展
杆状病毒是一类大分子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编码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在感染昆虫后表达产生EGT酶。EGT酶的催化使宿主体内的蜕皮激素失活,阻止幼虫蜕皮,从而利于病毒自身的繁殖。已有研究发现,敲...
王海萍吴小锋
关键词:杆状病毒EGT基因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40是BV产生和ODV包膜所必需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ORF40(bm40)编码一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C51的同源物,并且在已测序的α杆状病毒中高度保守。为了研究bm40在杆状病毒感染周期中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利用...
沈运旺张健家冯敏王海萍许伟凡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V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